5种宝宝接受的说话方式,愉快聊天不是事儿!

人们常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了,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了”,生活中人们发生的很多矛盾和冲突都是因为沟通产生了问题,最主要的是就是说话的方式和语气。

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应该了解,积极、正面的语言能够传递正确的含义与情绪,对于孩子而言,可以在性格上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用一种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说话方式去表达,有助于孩子理解家长的意图,并按父母的指引去执行。反之,如果孩子长期在消极、负面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心理上容易出现自卑、胆小、怯懦等缺陷,严重的甚至产生破坏性、攻击性心理。那么,孩子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呢?,哪些话语是小家伙们排斥的?通过以下几个场景就能显而易见了。

场景1.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

妈妈通常说:快收拾好上幼儿园!要迟到了!

宝宝的心声:离开妈妈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本就很紧张很害怕,结果妈妈还一直催促我,硬生生地把我的依恋给截断了,心里好委屈、好难过,我最讨厌幼儿园了。

妈妈应该说:你猜今天老师会教小朋友们学唱什么歌?麻麻等你回来唱给麻麻听好不好?

宝宝的心声:妈妈说幼儿园老师今天可能会教我唱歌哦,上幼儿园,听起来也不是一件”恐怖”的事儿啊。

场景2.孩子饭前不洗手

妈妈通常说:不洗手别吃饭!赶快去洗!

宝宝的心声:我最讨厌麻麻用命令、呵斥的语气要求做事了,麻麻好凶哦,我偏不听!

妈妈应该说:宝宝刚刚在地上玩,小手上好多细菌,我们快去用泡泡把细菌洗掉吧,我允许你玩一会儿泡泡。

宝宝的心声:妈妈说我的小手有好多细菌,吃进肚子里会闹肚子的,我还是去洗手,把细菌冲走吧,还可以玩泡泡呢,一定很好玩!

场景3.孩子跟小朋友抢玩具

妈妈不该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不准抢别人的玩具,要一起玩!

宝宝的心声:物权意识是宝宝心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会跟小朋友抢玩具是宝宝智力发展的进步,可是妈妈却批评我的”正当行为”,我觉得麻麻不讲理,我不愿意听麻麻的话了。

妈妈应该说:我们来跟小朋友比赛,看谁做得好,好不好?

宝宝的心声:麻麻让小西瓜跟小朋友比赛,那一定很有趣,我很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

场景4.孩子不准时上床

妈妈不该说:不要再玩了,赶快回房间睡觉去!要让我说多少遍?

宝宝的心声:快到睡觉时间了,但我还不太困啊,我还想做点有趣的事!麻麻就知道催我,我心情不好更加不愿意乖乖睡觉了。

妈妈应该说:还有十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宝宝想先刷牙还是先听枕边故事?

孩子的心声:什么?刷牙或者讲故事,听起来挺有意思的,那就讲个故事吧,讲完我就心满意足上床睡觉了。

场景5.孩子看太多电视

妈妈不该说:把电视关了!小孩看太多电视对眼睛不好。

宝宝的心声:宝宝看电视正到精彩的地方,马上就关电视,我当然不愿意!对眼睛不好?不明白,我眼睛很好的!

妈妈应该说:宝宝眼睛累了吧,把电视关了我们来玩游戏吧。麻麻来关还是宝宝自己关?

宝宝的心声:玩游戏?我喜欢玩游戏,宝宝自己来关电视吧,我不要被麻麻控制!

有话好好说:跟孩子说话的4个技巧

小朋友虽然年纪小,但是心里会产生许多小情绪,开心的、不开心的、喜欢的、厌恶的···都希望和爸爸妈妈分享。可是,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还太弱,麻麻也似乎不太关心宝宝所关心的,这样根本就不能愉快地聊天了!宝宝内心的小世界,妈妈根本进不去,宝宝也会觉得很失落。其实,如果妈妈能够掌握这4个小技巧,一定能够好好沟通的。

1.问”小”不问”大”

每天宝宝从幼儿园回来,很多妈妈都习惯问:”今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

可是这让宝宝很为难:”嗯~该怎么说呢,今天在幼儿园做的事儿挺多的,有我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妈妈到底想听哪样?”宝宝的年龄还小,很难把所有的事情都详细说清楚,所以孩子只好用”没做什么”、”做了很多”来回答……

对于很难理解的抽象问题,或是范围很大的问题,年幼的宝宝很难用语言详细地说出来。所以,爸爸妈妈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概括,或是孩子的心情,请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从细节处着”口”去问,问题越简单、直接越好,孩子一定会表达得更清楚。例如:今天老师教宝宝唱歌了吗?幼儿园今天的午餐吃的是米饭还是面条?宝宝最喜欢哪个小朋友?这样的”小”问题,麻麻更容易得到更具体的回答,也更容易把话题延伸下去,达到更深入交流的目的。

2.与孩子感同身受

很多小朋友不爱上幼儿园,他们会对爸爸妈妈说:幼儿园不好玩,我不想上幼儿园,但妈妈一般却只会说:”幼儿园有那么多小朋友,还有那么多玩具,多好呀!”,这样的说法会让宝宝觉得妈妈一点都不懂自己。小朋友喜欢随心所欲,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在幼儿园就要受到老师的约束。而且幼儿园也不能像在家里,所有玩具都是我自己的,而是很多小朋友分享,我当然不喜欢啦!

其实,孩子的小抱怨,或者小心情,更需要的是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了解他的需求,如果能帮助他解决问题是最好。然而,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很多中国的妈妈只会否定孩子,并且试图用大人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就会子认为你不理解他,从而感到委屈,话题也就此终止。

事实上,家长不需要否定孩子的想法,相反,应该理解孩子,感同身受,认同孩子的看法,并且诱导孩子说出他有这样感受的来由,相信孩子会自己说出原因。

3.对事不对人

给孩子”贴标签”也是很多家长的做法,比如宝宝跟小朋友抢玩具,没抢到,情急之下就会攻击小朋友,或是用”吐口水”等方式。如果妈妈看到了,会习惯性的大声说:”哎!太没礼貌了!这么不懂事的!”其实,宝宝只是一时着急,知道自己做错了,可妈妈因此认为宝宝是”没礼貌”"不懂事”的孩子,宝宝会很伤心。

毕竟孩子肯定会犯错的,爸爸妈妈不能因为孩子1、2次的犯错,就给孩子”贴标签”,用各种负面词汇形容孩子。批评孩子的时候,妈妈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把孩子不好的行为和宝宝”自身”分开。这会使孩子懂得,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坏人”。妈妈可以轻声、坚定、严肃地跟孩子说:”妈妈喜欢你,但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这样,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错了,要改正,同时也能体会到,麻麻并不会因为自己犯错而不爱我。

4.肢体语言很重要

宝宝大多喜欢说话,一天到晚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宝宝不能像成人那样表达,确实不太”悦耳”,更何况手头上事情很多,总是一边看手机或者一边忙家务,一边敷衍地回答宝宝”嗯”"啊”"哦”,可是这样的回答会让宝宝很不开心,也不愿意跟他们聊天了。

跟孩子说话,其实和成人之间对话一样,使用肢体语言能够体现对对方的态度。在和孩子聊天时,妈妈最好以平行的目光注视孩子,宝宝会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反之,如果妈妈与孩子聊天时表现得满不在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你不在乎他,也不喜欢跟他说话,失去与你交流的欲望。所以,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好肢体语言,看着他,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这样一定能够对聊天产生正面效果。

虽然宝宝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家长想要跟孩子愉快的聊天,必须多付出点耐心。

最后提醒妈妈们,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叫嚷,通过斥责、羞辱、贬低来让孩子”听话”,这样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适得其反。而靠唠唠叨叨、重复多次,这样的教育也是无效的。真正适合孩子交流的说话方式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像朋友般倾听,像朋友般沟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