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身边中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家孩子性格不太好,不仅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还不太喜欢跟其他孩子交流,偶尔还会有点分享障碍。这种不太健康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这与家庭教育和家长行为有相当大的关系。
家长四大行为,易影响孩子成长
各位家长要注意咯,以下四种行为是千万不能做的,否则会对孩子心理健康和性格形成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1.太爱干净
很多孩子非常喜欢到处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试一试,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是宝宝最宝贵的天性。父母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不要一直责怪他将衣服或其他物品弄脏。衣服脏了可以再洗,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一旦被打击了就再难恢复了。
2.不教授孩子自理能力
如果家长太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么等孩子长大需要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时候,他很难适应真实的世界。当他离开家庭的呵护走入社会的时候,他会发现身边的环境与家里相差甚远,此时孩子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产生焦虑、失望、恐惧等情绪,会很抗拒上学和独立。
3.过度催促孩子
有些父母总是嫌孩子做事慢,一直在催着孩子。从小就催着他起床吃饭做作业,长大后也催着谈恋爱、结婚、生孩子。要知道,过多的催促除了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极大的依赖心理外,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人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引导和教育,但更多的应是放手让他自己去探索。
4.强迫孩子分享
有些家长总是自行将孩子的玩具送给向其它小朋友,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在大人眼里那不过是一只小熊、一只手枪而已,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已经侵犯了孩子的物品所有权。
这样做的家长总会觉得,反正是我买的,我送给谁都可以,而这种观点正是没有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体现。试问珠宝和汽车也是自己买的,可如果同事向你表示喜爱,你也会轻易地将它送出去吗?请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万万不可强制孩子“分享”。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科学依据吗?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仅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话。根据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长期追踪调查来看,它还是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和科学性的。布鲁姆的调查对象是近千名正常家庭出生的孩子,他从这些孩子诞生一直追踪到他们成人,最终得出了如下结论:五岁前是孩子智力发展最迅猛进步最大的阶段。很多孩子在四岁以前的时候就差不多得到了智力的50%,有30%是在4到7岁间收获的,剩下的20%是在7到17岁之内收获的。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简明扼要地概括宝宝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三周岁的时候所形成的心理及性格特征,是孩子成人之后完整性格的基础。宝宝诞生到三岁之间是生理心理发育最快速的阶段,家长要牢牢把握住这段黄金发展时期,好好引导、教育孩子。
孩子三岁以前,要如何正确引导?
看到这里,家长们一定已经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了。接下来小编就告诉各位家长,在孩子三周岁之前该怎样来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
1.关注孩子的敏感期,细心培养
这一阶段孩子对世间万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寻觅世界的神秘之处,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敏感心理,鼓励并引导他们正确地去探索未知。不要一味地控制他们的行动范围或者要求他们必须整洁干净,这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比如不要吮吸手指、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楷模。
2.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
家长不能一直用枯燥的知识和强迫的方法要求孩子学习,而是要给他做出正确的示范。比如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家长不能一直逼迫孩子叫这个叫那个,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家长最好自己按照礼节接待客人,再模仿着孩子的语气说:“叫叔叔好。”孩子很容易就领会到家长的意图了。
3.不能溺爱孩子
由于这一时期是孩子心理性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千万不能过度溺爱孩子。如果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事情都能让别人代劳、只要撒娇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那么孩子以后很难形成一个健康的性格,更加难以适应真正的社会。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不要因为一时的爱意而害了孩子的一生。
4.鼓励孩子爬行
家长不要因为怕孩子摔跤而不让他们自己爬行,这一时期去遥远的地方时可以适当使用代步车,但是当孩子已经能够四处爬的时候,在保护他们身体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们要鼓励他们自由地行动。
5.不要传递消极信息给孩子
这一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和语言习惯,甚至是思想模式。故而家长要展现积极向上的一面给孩子,不能总在孩子面前抱怨同事、传播蜚短流长,否则最终孩子也会成为四处嚼舌头根的人。
6.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来尊重
很多家长在亲戚到来时会把自家孩子当成马戏团的动物一样到处展示,不时让孩子背一首诗、念两句英文,但这样对孩子而言是极大的不尊重。家长要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的人格和尊严,不要做有损其自尊的事情。童年时代产生的阴影会伴随孩子一生,家长千万要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