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糖的BB还是蛀牙了?还不是因为这样

龋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蛀牙,它的形成和牙菌斑息息相关。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无色的薄膜,里面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

这些细菌会和食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生化学反应,分泌出破坏牙釉质的的酸性物质。时间一长,牙齿中就形成了小蛀斑,继续恶化下去则会变成蛀牙。

龋齿的前兆是宝宝的牙齿上出现了黄色或者白色的斑点,一旦龋齿形成,斑点就变成黑色或棕色。

“育儿有经验”的妈妈们可能都知道,甜食比如糖果饮料,很容易引起蛀牙,因此平时会控制其摄入量。

但是!宝宝90%的食物,包括各种谷物、水果和配方奶中,都存在各种糖和淀粉。这些食物被细菌分解后,都会产生酸性物质,引起蛀牙。尤其是蛋糕、饼干等粘性食物,不仅含糖量高,还容易长时间“滞留”在牙齿上,想想就可怕。

这也就是说,引起蛀牙问题的关键是食物和牙齿的接触时间。同样喝一瓶奶,你家宝宝喝上两小时,还含在嘴里不肯咽下,蛀牙的几率当然比一口气喝完奶的宝宝大。

“奶瓶龋”就是宝宝因为食物残留而蛀牙的例子。一般来说,宝宝12个月时就应该开始戒奶瓶,等到18个月他还不肯舍弃奶瓶,甚至把奶瓶当做安全感的来源时,患奶瓶龋的几率就大大增高了。

与之类似的是喝夜奶,妈妈半夜起来哺乳已经够累了,谁还会想着给宝宝清洁口腔呢,况且宝宝也不乐意啊。这样一来奶水残留在口腔,给细菌繁殖提供了养分,最后生成蛀牙。

希望妈妈喂奶后,尽量督促宝宝漱口,当然改掉喝夜奶的习惯是最好不过啦。

不少长辈为了让孩子乖乖吃饭,采取“我吃一口,你吃一口”的方法,一个勺子从大人嘴里出来,再塞进小孩的嘴里,细菌想不传染都难好吗?!更有甚者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宝宝,咱们又不是鸟类,破壁机、辅食机能做的工作还是不用“人工操作”啦。

另外,相关的工具比如牙刷、餐具也要勤更换,三月一次即可,以免细菌附着引起感染和炎症。

宝宝没长牙之前,妈妈就可以用干净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牙龈,让他树立口腔健康的意识。第一口乳牙萌出后,就能指套牙刷为宝宝清洁牙齿啦,一岁半左右再逐渐过渡到柔软的婴儿牙刷。

需要注意的是,让宝宝养成刷牙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年龄太小、一开始对刷牙的热情不大、没有耐心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宝宝不好好刷牙、清洁效果大大减弱。因此爸妈在宝宝8岁前,都要给予他耐心的帮助和监督。

至于牙膏的选择嘛,请结合当地的情况来决定含氟与否,以免氟斑牙或氟含量摄入过多。

宝宝乳牙萌出时,妈妈就应该带他去看一次牙医了。这么做不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免去将来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徒增的治疗时间与金钱,还可以让宝宝早点适应医院的环境。

牙科医生可能会给宝宝的牙齿涂上一层“氟保护漆”,有效抵抗糖分的残留与细菌的入侵,减少蛀牙的发生,此举适合低龄儿童。医生还可以采取“窝沟封闭”的办法来预防龋齿,此举适合3岁儿童的乳磨牙和6岁儿童的“六龄牙”。

通常6个月一次检查是恰当的,等宝宝到了6~12岁的乳、恒牙替换期,口腔内的环境比较复杂,牙齿更容易被蛀,检查频率就该增加,3~6个月一次最好。

切记不要以为乳牙迟早要替换,而放弃治疗,否则蛀牙的洞越来越大,给宝宝的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多,甚至影响到恒牙的生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