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常驻嘉宾体验洗衣服环节时的三连问,令众多网友大呼“惊呆了”。虽说是为了综艺效果,但年近三十却还不会洗衣服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是否忽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自理能力,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应该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好处
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对未来的人生大有裨益。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成功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时,就会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面对挑战。在成长的道路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会更加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成为更出色的人。
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立的意识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会为他们打点好一切,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因此教会孩子自立就十分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自立,自己可以自立,从而树立起自立的意识,不再事事依赖家长。
有利于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可能会因为生活不会自理而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无法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友谊,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何况老师也很难兼顾到每个小朋友的吃喝穿拉撒等生活问题,处理不及时也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适当“偷懒”,为孩子创造自理机会
如果家长帮孩子包揽了一切,孩子又怎么会有机会学会自理呢?所以聪明的家长都会适当“偷懒”,例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穿鞋,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给孩子提供自理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教给孩子必需的自理技巧
即便孩子想要学会自理,有些技能也不是天生就会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当孩子学习穿裤子时,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先分清裤子的前后,再坐下来,将腿伸进裤筒。像这样详细的拆解穿衣动作,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穿衣服的生活技能,从而让他们逐渐学会自理。
让孩子树立自理的意识
自己照顾自己的自理意识应该及早树立,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家长在强迫他帮爸爸妈妈做事,而是自己的事情本来就该自己做,只有树立起了强烈的自理意识,孩子才会习惯自理、坚持自理。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灌输观念,例如当孩子收拾了自己的玩具时,家长可以鼓励说:“宝宝真棒!知道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了!”而不要这样表扬:“宝宝知道帮妈妈干活了。”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在照顾自己,而不是在帮助父母。
营造宽松氛围,多鼓励多表扬多帮助
成长总是一步步的,没有人会突然长大。当孩子第一次尝试自己吃饭时,可能会撒得遍地都是,不要大声斥责孩子,而是要帮助他更稳地使用餐具,帮他收拾好身上的饭菜屑,为孩子加油打气,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爱。当家长愿意相信孩子,并鼓励孩子继续尝试时,孩子也会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好。
不急于求成,让孩子逐步自理
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超越他们身体及心理发育水平,例如不该要求还在练习用勺吃饭的孩子学会使用筷子,这就明显超越了孩子的发育水平。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应该先练习吃饭、穿衣,再练习独自睡觉、个人卫生以及安全教育。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不断增加练习的难度,例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过马路、坐公共汽车、使用刀子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爸爸妈妈们,可千万不要让你的过分溺爱害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以及自立,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聪明的父母不妨试着巧“偷懒”,让孩子学会自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