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惠安的新闻让小编很是痛心,一名6个月的女宝宝在姥爷家被打翻的热水壶烫伤,宝宝脸部、颈部、身体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烫伤。妈妈马上用自来水冲洗女儿烫伤部位。但孩子的姥爷说,用高浓度白酒敷在烫伤部位可缓解痛感。妈妈深信不疑,照这个土办法对孩子实施救治,没想到却对孩子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事发当天下午12点50左右,这名女宝宝被紧急送往泉州第910烧伤科救治。接诊的烧伤科医护人员看到孩子的情况都非常惊讶:“女宝宝浑身通红,一股浓烈的酒味十分呛人。”叶医生透露,如果没有及时送医,孩子有可能因酒精中毒导致休克死亡。
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面部、躯干、四肢都有烫伤,全身烫伤面积22%,烫伤深度达2-3度,属于重度烫伤。
据烧伤科护士长介绍,送医两小时后,意识不清的孩子反复呕吐7次,处于严重醉酒状态。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孩子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已受损。
截止24日,孩子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治疗。
注意!这些烫伤土方法别再用了!
宝宝烫伤后,家里老人总会提出土方法救治。例如往伤口涂酱油、大酱、牙膏甚至大便,这些错误的方法,起不到丝毫治疗效果,反而会使伤口感染,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这不是危言耸听,曾有新闻报道,孩子烫伤后家长向伤口处涂抹酱油,酱油导致孩子得了高钠血症,孩子送到医院时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宝宝意外烫伤如何处理?
如果宝宝一不小心被烫伤了该怎么办?别慌,一定要牢记这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第一,冲。一旦宝宝烫伤了,要用凉水冲20~30分钟,帮助烫伤的部位彻底降温。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用冰块降温;
第二,脱。把烫到部位的衣服脱掉,或者剪开。但千万不可以强行扒开衣物,以免弄破水泡。而且要在伤处尚未肿胀前把镯子、手表、鞋子或其他紧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体肿胀后无法去除,造成血液不流通,出现更严重的损伤;
第三,泡。继续用冷水持续浸泡烫伤的部位 10~30 分钟,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进一步散发热量。如果烫伤的面积较大,需注意其他部位保温,防止热量丧失过多过快。
第四,盖。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棉布盖在伤口上;
第五,送。如果宝宝伤情很严重,要马上送到医院面诊!送医前,不要涂有色药膏,医生可根据创口判断烧伤程度,如果涂了有色药膏,医生不好判断,且清洗容易造成孩子二次痛苦。
烫伤危险,无处不在
烫伤不仅仅是由热水造成的。暑假来临,宝宝在外玩耍的时候,家长还要注意这个安全隐患——地灯。
地灯在城市里可谓是无处不在,小区、公园、广场……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但大人却很少注意它们的存在。
可宝宝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对于发光发亮的东西总想用脚踩一踩,伸手摸一摸。意外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有些地灯因为材质的原因温度极高,宝宝特别容易被烫伤。
央视曾经也报道过这样的新闻,一个孩子被地灯烫伤,手上的水泡最大有弹珠大小。事后,公园的管理人员实地测量了地灯温度,发现地灯在十分钟之内就能达到60~80℃!
有的地灯温度甚至能达到将近200℃,可以在上面煎鸡蛋,烤肉片。与其说是地灯,还不如叫地炉!
宝宝安全无小事,家长们不仅要做好预防工作,还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救助方法,这样才能遇事不惊,从容应对,帮助宝宝远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