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蚊虫较多,宝宝很容易遭到叮咬,家长一定要悉心呵护。万一宝宝被毒虫咬伤,后果不堪设想!
1
出生仅4天婴儿被蜱虫咬伤
一到夏天,蚊虫肆虐,宝宝被蚊子叮咬、被虫子咬伤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这不,南昌一名刚刚出生4天的婴儿,就被可怕的蜱虫给咬了。
4天前,家长就发现宝宝头皮上有异物,却没有放在心上。直到4天后,家长无意中发现它会动,这才吓了一跳,赶紧将宝宝送到医院。
经过医生检查,确认头皮上的“异物”是一只蜱虫,头部已经全吸进去了。
这么小的宝宝,怎么被蜱虫咬了呢?
宝宝的父亲黄先生仔细回忆,想起开车接媳妇和宝宝出院那天,由于母亲晕车,他就没关窗户,想来是那个时候给了蜱虫可趁之机。
“开始是不怎么起眼,大家都以为是头皮。发现的时候,蜱虫头已经全部吸进去了,后来用手去拨它,发现那个东西长了脚。”
确认是蜱虫咬伤之后,医生立即采取措施,打了麻药,再用镊子将蜱虫完整地取出来。
所幸,有惊无险。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大惊小怪了,这么小小的一只虫子,有什么可怕的?
然而,蜱虫虽小,却有致病风险,严重的甚至会要命。
2019年,安徽一家医院一个月内出现了3例因蜱虫叮咬死亡的案例。
今年6月,江苏徐州的葛先生外出钓鱼时,被蜱虫咬伤,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到ICU走了一圈,才脱离生命危险。
说这小东西会要命,真不是危言耸听。
2
蜱虫为什么如此可怕?
先科普一下,蜱虫不是昆虫,它有8条腿,其实是蜘蛛的亲戚,属于蛛型纲蜱螨亚纲的动物。它还有个小兄弟,叫螨虫,名气比它响亮多了。
蜱虫本身并不可怕,但它能传播多种严重疾病,这就令人闻之色变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资料,蜱虫可以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2010年,河南就曾发生多起蜱虫叮咬事件,并导致18人死亡。
当然,蜱虫传播这些疾病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大多数都是引发皮肤感染。
蜱虫另一可怕之处在于,被它咬了也很难察觉,也就很容易延误救治时机。尤其是对于无法清楚表达的孩子。
有个2岁的小男孩被蜱虫咬了多天,虫子吸血涨大了几十倍,家长才发现。
据孩子姥姥讲述,五一那天,一家人带着孩子去森林公园玩,爬山穿树林。回来之后孩子并没有什么明显异常,只是偶尔挠脖子。
直到4天之后,舅舅和孩子玩耍时,发现孩子后脑勺头发里有一个小肉球,这才发现了蜱虫踪迹。
因为蜱虫已经很大,取出有困难,医生最终对孩子进行了手术,将蜱虫所在的一小块肉切除。
还有个3岁小女孩,蜱虫不知何时钻进了她的耳朵,发现的时候已经产卵了!!!
孩子皮肤娇嫩,平时喜欢坐草地钻树林,很容易招惹上蜱虫。蜱虫又喜欢叮咬在不起眼的地方,头皮、眼皮、脚趾间……
真的是防不胜防!
3
遇到蜱虫叮咬,如何处理?
切记:不要拽不要拍!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镊子夹除。
以下是美国CDC给出的操作方法:
使用细镊子尽可能地靠近皮肤表面抓住蜱虫。
使用平稳、均匀的力度向上拉,千万不要旋转、搅动蜱虫,这容易导致口器残留在皮肤。
去除蜱虫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彻底清洁叮咬区域和手。
将活蜱虫放在酒精瓶中,或放在密封的袋/容器中,或用胶带紧紧包裹或从马桶冲走。
如果没有把握,唐唐妈还是建议不要自行处理,及时送医才是最稳妥的法子。
4
如何避免蜱虫叮咬呢?
少在蜱虫出没地区停留
树林草丛是蜱虫经常出没的地方,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玩儿。即便要去,也要穿上长衣长裤,裤脚塞进袜子里。不要穿凉鞋拖鞋,减少身体暴露。
涂抹驱虫产品
必要的时候,在衣物和裸露皮肤上涂抹适量驱虫液,防止被蜱虫叮咬。
户外活动后要全身检查
从户外玩耍回来,家长要帮孩子检查一下全身,尤其是腋窝、肘窝、腹股沟、耳后等皮肤柔软的隐秘处,头发里也要仔细检查。好几起蜱虫叮咬事件中,虫子都是藏匿在孩子的头发里。
叮嘱孩子做好全身清洁工作,或是家长帮孩子洗澡时仔细检查。
别忘记检查宠物
如果携带宠物出门,也要检查宠物身上是否被蜱虫叮咬,以免传染给孩子。
5
这些虫子,同样危险
夏季虫子出没,除了蜱虫,以下几种虫子同样需要警惕。
恙虫
又称恙螨,爬行在草地或植物上,当有人坐在草地上或接触到植物,就会爬到人身上叮咬。如果恙虫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就会引发急性传染病,俗称恙虫病。
初期被叮咬处会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泡、黑褐色焦痂,患者会出现高烧、头痛、乏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脏器持续受损,患者可能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如果从野外回来,出现长时间高热不退,并且在身上发现焦痂,请务必及时就医。
隐翅虫
隐翅虫长得像蚂蚁,却比蚂蚁狠多了。
它的毒液腐蚀性很强,沾染上皮肤会引起隐翅虫皮炎。
所以提醒宝妈们,看到这种虫子停留在宝宝皮肤上,千万不要用手去拍,将其吹走或用扇子拂开就好了。
红火蚁
提醒孩子,路边看到这样的小土堆,别踢、别扒,离远一点!
这很可能是红火蚁的巢穴。
红火蚁是一种毒虫,上颚可咬,尾刺可蜇,被它咬上一口非常疼痛,伤口还可能红肿化脓。如果是过敏体质,甚至会因此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小小虫子,不容疏忽,又是考验家长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