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发展

身心发展

身心发展

父母有了宝宝之后,不仅要关注其身体的健康发育,对于身心健康发展也要重视。小朋友在不同的年龄段,其身心发展都会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是身心发展?幼儿身心发展有什么特点,又存在什么个别差异呢?

什么是身心发展

一个人心理发展以及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从这个人一出生直到去世的期间,都会不断地发生改变。根据教育心理数据表明,身心发展是一段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其心理发展时间持续较长,一般从个人出生开始直到成年。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 先天:(遗传)

从父母处遗传的心理素质,这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并为其提供了机会。

· 后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外界环境)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外界环境推动着小朋友的心理发展。在两者之间,外界环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外界环境这一因素中,教育是占有重要地位。

1.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并不是单向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作用,而是与孩子之间产生相互的作用。外界的环境会给在孩子的认知下,在大脑中产生印象,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状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孩子的成长,认知能力的增强,孩子心理内容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对于外界的事物,孩子会根据自己已有的心理认知进行处理,若是无法解决,孩子会通过一些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孩子的心理就会得到不断发展。

2.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并不是漫无目的和杂乱无章的。相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倾向,从而使孩子不断地健康成长。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1.发展的顺序性

就幼儿的的生理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也是一样。身体的发展顺序会制约心理发展的顺序。在此顺序性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不断地完善和成熟。顺序是必然的客观存在,孩子身体发展的顺序性也是如此。在此过程中,孩子的大脑认知也经历了一个顺序性过程。孩子大脑的认知都是从形象开始,慢慢趋向抽象。大脑发展不断完善,同时也会影响着孩子心理的不断成长。

2.发展的阶段性

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些特定的年龄会反映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已由前一阶段进入了更加成熟的阶段,也是反映量变与质变关系的过程。此外,这些特点不仅有阶段性、差异性,还有一定的连续性,会形成一定的年龄阶段。

一个人由刚出生至青少年期间的发展,一般会被分为六个阶段。

乳儿期:小于一周岁;

婴儿期:一至三岁;

幼儿期:三至六岁;

童年期(学龄初期):六七岁至十二三岁,属于小学阶段;

少年期(学龄中期):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属于初中阶段;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属于高中阶段。

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一定的个性,共性是指孩子在各个心理发展阶段都会存在特点。而因为遗传、神经系统发育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孩子在各个发展阶段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些因素中,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3.发展的不均衡性

孩子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上,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

这样的反展不平衡存在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另一个则是青春发育期。

· 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在此期间,孩子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成长,反映在身体上的变化也十分显著。因为孩子刚刚出生,面对外界环境有很大的不适应感,所以会极速成长来适应环境。

· 青春发育期:就孩子脑部的发展进程而言,不同的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现代的科学研究,孩子出生后的第五至十个月是脑部发育最为快速的阶段。在五至六岁和十三至十四岁时,脑部发育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造成孩子脑部发育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有:意识萌发、智力发展情况以及对外界的认知需求。不仅在身体上有较大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会有较大变化。在此期间,孩子的性意识和性机能都会萌发并趋向成熟。此时,孩子会有较强的成人感,会要求其他人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自己。

(2)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

在某些方面,孩子的发育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而有些方面则显得发育不够。比如,当孩子身高与体重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其骨化过程离完成还有很远的距离。孩子五岁的时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此时是孩子产生数的概念的重要阶段。但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孩子会在稍晚的时候形成,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则会在更晚些的时候出现。

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不同的孩子即使其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基本相同的,但在其他的很多方面也是有差别的。比在他们心理发展的速度、稳定性、个性特点等方面都会有差异,而且是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智力发展上、个性发展和心理品质和意志力等的发展方面会上存在个别的不同。这些差异,经过欧洲和日本的一些学者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证实。即使是在双生子中,这些差异也是存在的。比如斯特雷耶曾经对两个一岁半的双胞胎女孩所做的实验,旨在研究其识别能力和言语发展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位女孩中一位只用了二十二天便可以分出鸭子、猫咪和兔子并说出名称,而另一位女孩花费了三十五天,却一直分不清。而且在之后的跟踪研究中,他发现她们之间还存在着智力、意志和社会性的区别。所以针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和老师们一定要以这些差异为根据。

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1.游戏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小朋友可以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拓宽眼界、激发好奇心,并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此外,孩子还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地了解自己,锻炼自信心和意志等。只要在游戏中正确引导,就可以让孩子获得良好的体验,从中学到很多。

2.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更好发展

游戏对于小朋友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促进骨骼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游戏实践和运动中,孩子可以通过运动锻炼身体上的肌肉、关节和骨骼,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此外,还可以使孩子的灵敏性与反应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3.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及智力更好的发展

在游戏中,因为交流需要,孩子会更多地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不仅仅是语言,在游戏中孩子的智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接触更多的事物,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记忆力和思维,从而起到发展智力的作用。

4.游戏能促进幼儿创造力更好的发展

游戏是一种现实与幻想的结合体,孩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子还可以从中满足自己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为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进行思维碰撞和再创造,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创造力更好地发展。

5.游戏促进幼儿良好行为更好的发展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促进意志力发展,提高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品质,还可以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尊重和理解。比如,如果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了“警察”的角色,其正义感和责任感会有所提升,会出现自我约束的行为。如果在游戏中扮演了“老师”的角色,那么他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此种角色可以引导其作出正确的行为。所以,游戏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更好发展。

幼儿身心发展的常见问题

1.动作发育不协调

孩子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家长们都需要重视,倘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地采取措施,如动作不协调、认知能力差、情感和意志欠缺、社会性弱、生活习惯差、语言能力差等。最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四至五岁的孩子,他们在动作发展方面最容易存在欠缺。

建议:主要原因是家长太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不太重视孩子的运动,是一种保护过度的产物。家长要多为孩子创作“动起来”的机会,让孩子多多运动。

2.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主要表现为与人的合作能力较差,比较自我,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性别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较大影响等。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多为小朋友为独生子女,或者父母对其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等等。

建议:主要缺乏和外界进行充分交流的机会,家长和老师需要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小朋友进行适当的社会性活动。

3.意志薄弱 缺乏幸福感

主要表现为情感上过分依赖、意志不够坚定、做事缺乏恒心、缺乏幸福感等。主要源于如今现在的孩子过得过于顺心,受不得挫折,心理比较脆弱,不太容易获得幸福感。

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小朋友去面对一些问题和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4.好习惯还没养成

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较差、饮食和卫生习惯存在欠缺,部分孩子存在语言和认知上的迟缓。

建议:家长和父母要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帮助孩子们克服能力,习惯以及行为上存在的欠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