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屡教不改的破坏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故意破坏手里的玩具,特别是大人们用他们的方法为孩子的成长年龄准备的玩具,总是被孩子们破坏得更严重。布娃娃被咬了鼻子,帆船的帆和船分家,塑料鹿的角落里还剩下一只……真是数不胜数。

幼儿的这种破坏性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种。无意破坏的行为主要出现在年龄小的孩子身上。如递给孩子一件新玩具,他刚接过去,就把手一松,“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坏了。这个时期的幼儿,由于反应协调功能还很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的破坏行为主要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对幼儿的无意破坏,主要通过一些生理和心理训练来解决。用不易破损的木制玩具教幼儿单手、双手握住动作,用训练上肢肌肉力量的玩具琴让幼儿弹,用铅笔、蜡笔等让幼儿画、画、涂、写,用训练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正确性的塑料杯、碗装水,让幼儿慢慢行走实验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的无意破坏行为将大大降低。

孩子想破坏玩具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些美丽快乐的东西是怎么做的。换句话说,他实际上想知道玩具里有什么玩具本身对他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所以有时候他会像一个讨厌的人一样用力砸碎玩具,然后研究隐藏在里面的东西让他感到神秘。儿童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其智力逐步发展的结果。

对于孩子破坏玩具的行为,家长要了解。关心,支持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知识欲和探索精神。给孩子买可以拆卸的玩具,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玩具原理问题。对于比较大的孩子,可以准备钳子、螺丝刀等工具,自己拆装。批评和谴责破坏儿童玩具的行为,冷却儿童的好奇心,消除儿童的知识欲,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能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