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
3岁楠楠上幼儿园。这本来是件好事,现在却让父母担心。原来,楠楠起初只是因为早上不想去幼儿园而哭了一会儿。但是,之后每天都变得任性、烦躁、顽固。例如,在母亲迎来楠楠回家的路上,楠楠的某个要求不能马上满足的话,楠楠就会趴在地上哭泣,踢着妈妈走,怎么哄她都没用。有一次,母亲有事去幼儿园接她,楠楠为此“在意”了很长时间,半夜醒来从床上缩回地面,母亲多次扮演“过家”一样“从幼儿园接她”。之后,楠楠每天都找到“理由”歇斯底里哭了一两次,全家人都无能为力。
[专家分析]
像楠楠这样3岁以上的孩子处于最初的心理逆转期,他们最初有自主意识,有自尊心的萌芽,想独立做点什么,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弱,有时用顶嘴、踩脚、哭声、打人、破坏东西等来表达自己的意志。这需要父母更耐心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帮助他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据调查,在这个时期,约50%的孩子每周至少发脾气,11%的孩子每天至少发脾气。
【1号“病因”】教育方式过于溺爱
孩子任性,发脾气,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气”。因此,父母应该首先检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他们通常对孩子太溺爱和放任吗?你会忽视或默认他们的坏行为吗?你会无条件地满足和妥协孩子吗?
儿童哭泣→父母屈服让步,经过多次尝试,儿童形成“折磨父母”的行为模式,越来越激烈。在这场与父母的拉锯战中,孩子成为百战百胜的胜利者,一次命令父母,战胜父母享受幸福。
解决方案:制定规则
对于第一次心理逆转的孩子,父母不仅要为他们制定规则,还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要求合理,什么都不能做,逐渐养成听道理、讲道理的习惯,学会自我控制。
制定规则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恒心。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绝对不能答应。如果孩子不听道理,还在哭,父母可以冷淡地哭,直到安静下来。这种回合会反复发生很多次,但家长一定不能心软。坚持五次,第六次孩子闹得太厉害,你心软妥协,以前的工作就放弃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孩子最终会发现不讲能达到目的,他会逐渐放弃这种做法。
【2号“病因”】入园后心理落差
入园,对于孩子来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态。在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是掌上明珠,有父母温暖的照顾,在幼儿园,他只是几十个孩子中的普通一员,也许是不受欢迎的一员。在两种环境的对比下,孩子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所以孩子可能会以任性、胡闹的方式表现出这种心理失落感和挫折感。
解决方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更加关心和体贴孩子,并在孩子有良好的表现(如有礼貌的行为和帮助父母的行为)时,及时给予明确的语言和行为奖励,加强他的良好表现,同时表明父母爱他,关注他。
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宗旨其实就是,作为父母,要忽视或惩罚孩子不好的行为,奖励和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
【3号“病因”】不太友好的幼儿园气氛
父母去幼儿园了解孩子的环境,接触老师,看老师是否对孩子过于严格和冷漠,孩子是否害怕老师,同时也看孩子周围的孩子是否友好,欺负他的现象
解决之道:改变孩子的处境
如果原因在老师或小朋友身上,就要考虑改变孩子的处境。
【其它可能的"病因"】情绪发育?焦虑?生理?
一些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因为情绪发育不健全造成的;也有的孩子突然的情绪改变、大哭大闹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焦虑引起的;还有的是因为生理上的某种变化造成的。
解决方案:带孩子去心理医生
如果需要确定孩子是否有上述原因,请咨询和检查孩子的心理专家,根据需要进行专业的检查。
●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