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感情丰富的孩子

培养善于表达感情的孩子,是我们小时候不允许表达感情的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和理解孩子们的感情,同时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感情。

进行依附养育。能够表达自己需求的宝宝,往往会成长为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强调对宝宝发出的信号作出反应的原因。一个月大的婴儿哭着表达对食物和大人的需求。家长得到宝宝发出的这些信号,敏感回应因此,婴儿知道自己心中的这些欲望是有意义的。他的哭声带来了让他高兴的反应。他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产生了良好的结果。通过接受和应对婴儿发出的信号,父母可以判断婴儿的自我表现。如果你可以通过识别宝宝哭之前发出的微信号来预测他的需求,那么你的宝宝可以学会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很少有必要用哭的方式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这让人觉得他在身边真的很开心,同时也能确保父母继续应对他的需求。这样,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婴儿就将成长为能够明确地判断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把它们表达出来的孩子。

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婴儿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如果一个宝宝的生活被安排了严格的时间表,哭闹的时候大人根本不去理他,他的父母并无恶意,只是受到了“别把孩子宠坏了”的建议的毒害,那么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认为给他以照料的外部世界对他的需求是不敏感的,于是他就学会了不再提出要求。这个宝宝在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把自己封闭起来,将情感埋藏在心里。他既不想去弄清楚内心的情感到底是什么,也不愿意把它们表达出来。从表面上看,这个小家伙是个好的婴儿,他不会让任何人讨厌。他让自己适应死板的时间表,晚上好好睡觉,他在旁边,大人不会感到任何不便。这种乖乖的孩子看起来像是非常有教养,实际上有成长为负面孩子、内心愤怒压抑的成年人的危险。和父母感情疏远的婴儿,在没有反应的时候拼命哭泣,非常讨厌,总是生气。这样的婴儿成为难以管教的孩子,他们把这样的感情带到成年期,就像好的婴儿一样,长大后成为心理医生办公室的常客的可能性很高(这样的好的婴儿、讨厌的婴儿和性格平静、安乐的婴儿和难以带婴儿的可能性很高)。

应鼓励学步儿童的感情表达。善于表达感情的婴儿和敏感反应的父母可以把双赢的组合带入孩子的学步期。因为第一年宝宝发出的暗示被听懂了,到了学步期她就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学会表达自己需求的宝宝会成长为关心自己感情的学步期孩子。有些母亲说:我的孩子还不怎么说话,我必须很费神地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建议她们观察孩子的眼睛。玛莎善于阅读学步期儿童的眼睛。当她无法确定孩子对她说什么时,她可以从孩子的眼睛表达中找到线索。学步期的孩子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且他的眼睛总是比他的舌头好。当你的孩子在“表露心灵”时,你应该全神贯注地观察他的眼睛,这会帮助你在突然间悟出他那些零零碎碎的话语的意思。

要做到和蔼可亲。学步期的孩子虽小,但有很多需求,表现这些需求的能力非常有限。你应该帮助他们。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应该俯身,眼睛和他的眼睛一样高。即使你不明白他想说什么,你也必须集中精力听他说。你必须对孩子做身体语言的暗示(点头、眼睛接触、手放在肩膀上),让他知道你想理解他的意见。如果暂时停不下手头的工作和孩子交流,至少要和他说话,用声音和他交流。他还不够成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时候你的需求比他更紧迫,但是听到你和他说话(比如说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有助于他关心他。

我们两岁小孩劳琳把自己的手指打伤了。她抬起受伤的手指给我看。爸爸,哇,疼。我知道她伤得不重,如果她的手指伤得很严重,她就会痛哭流涕。我本来可以不介意这件事,把心放回自己重要的日程,但我的心用劳琳的眼睛看着这件事。我意识到她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手指不是问题,其实根本问题是劳琳觉得自己的手指受伤了。劳琳学会向我表达她的感情,引起我的注意和共鸣。我关心她的痛苦,帮助她继续表达内心的感情,对她说:哪里受伤了?给我看看。我看着她的眼睛,仔细检查她的手指。让我们治好它。我把止血贴在她的手指上,告诉她如何去冰箱取波波兔。然后我把她抱在膝盖上坐了几分钟,直到她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没有经验的父母往往会犹豫这样的小题大作。经验丰富的父母知道孩子对哇很敏感。从孩子的眼睛来看,即使被针轻轻刺伤,也意味着身体上有个洞,需要用止血贴补充这个洞。

避免孩子把感情埋在心里。当孩子对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作出反应(有时候我们觉得是反应过度)时,他们的愤怒往往会越来越激烈。孩子们大多都是这个样子。那些事情小,但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不要让孩子把感情埋在心里。在孩子苦恼的时候,一定要给她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你应该拒绝自己内心的消除孩子的愤怒,批评孩子,和孩子讲道理的想法,你的孩子还不能接受你这种做法的理解。有时候,小朋友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正好惹恼了父母,父母们本能地压制了孩子的感情表达。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父母向孩子传达了父母不接受她情感的信息,他们使得孩子沉默起来。这就造成了“双输”的局面,孩子失去了表达自己的能力,而你自己成了一个不接纳孩子的父母,孩子学会了不再向你敞开心扉。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越拉越远了。

对于把情感埋在心里的孩子,你别去这样批评他:

·“停下来,不要哭得那么吓人。

你没什么问题啊。你只是个孩子。

你的反应太多了。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需要止血贴。

不要再麻烦了。

你一点也不冷(或者不饿,不渴等)。

你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吗?你生气了吗?啊,那一定伤害了你。

那是悲伤吗?我很幸福啊

那真的很伤心啊

膝盖受伤,一定很痛。我敢赌,你感觉很好。

6岁以后,孩子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保持家庭和谐。如果你7岁的孩子充满憎恨地盯着你,看起来想淘气,拒绝积极和她交流的话,可以冷静地要求她去别的房间,以免她讨厌的感情影响你们的和谐。

情感与孩子共鸣。在我们父母年轻的时候,我学到了理解孩子感情的有用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观察玛莎如何应对孩子感情的爆发。举例来说,当一个孩子受了一点点的擦伤而向我们跑来时,我马上就会扮演起我的医生角色,对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价。我十分专注地察看着孩子伤处的外观表现、对受伤的情况做着判断,因而在心情上没能与孩子的情绪相一致。在他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我的大脑却陷入苦思冥想,研究着这个擦伤到底有多严重。

而玛莎就不是这样,她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和孩子相共鸣。她不是僵化地用自己成年的思想来考虑问题,而是立刻用孩子的眼睛思考。她首先在感情上与孩子的感情状态一致。如果孩子的情绪表明他的伤势达到了十级,玛莎对他的同情也达到了十级。她正运用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协商技巧:首先,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然后再引导他们来满足你的想法。玛莎会开始逐渐地减轻她焦虑的表情,这能够帮助孩子放松下来,慢慢地认识到那一点擦伤对他来说并不是世界末日。他意识到,如果在母亲眼中受伤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自己也不值得把精力花在上面,他会再次玩他的游戏,让大家看到手指上包着的止血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