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在国内似乎已成了“成绩发布会”、“揭短会”的代名词,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通报孩子成绩、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也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而在英国,家长会是完全另外一番样子,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家长在英国开家长会的感受。
学校、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之一,中外也是如此。儿子在英格兰的一所公立小学学习了一年多,我也有参加中英两个不同国家的监护人会的体验。这是从形式、内容到监护人、孩子感觉完全不同的监护人会。
儿子性生活活泼,在国内参加监护人会,听到老师批评他的纪律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很多监护人,总是觉得很尴尬,但很懊悔,问老师,孩子有什么好处?老师在这个时候吝啬地说了一两句话。也许是意识到自己不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每次父母见面,儿子都会小心,失去率真可爱。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和监护人来说,监护人成为成绩发表会的代名词,当然感觉更糟糕。
如果说国内的监护人给我带来了挫折感,英国的监护人给我带来了温暖和感动。英国家长采用一对一形式,老师和家长约定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家长和老师围绕学生的学年报告进行交流和讨论。与中国学校的成绩单不同,这个长达3页,电脑打印的学年报告,记录的不是学生的分数等级,而是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能力等,最后是老师根据这个评价和孩子的自我评价。我记得老师一个接一个地讲述了儿子在各学科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例如,在语言关系期间的积极运用意识,对外国孩子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宗教、历史课的积极发言、各种体育比赛的参加精神等,孩子在老师的心中穿着。面对老师如此慷慨的溢美词汇,看着学年报有依据的描述、近乎完美的评论和儿子的自信,我就像梦一样。
国内监护人会的影响可能是原因,如果没有听到老师对儿子的批评,就好像没有达到召开监护人会的目的,他有什么缺点呢?英国老师很困惑。正巧儿子从操场回到教室,给了老师一个“中国式”的解释:“我做了什么惹您不高兴了?老师先摇头,儿子说英语时经常不分He和She。想起国内老师总是讨厌儿子淘气,问英国老师是否有同感英国老师说:中国老师真的这么想吗?我认为这是孩子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正是他的优点。
相相比,英国学校的家长更人性化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形式上,一对一的形式显示出对每个孩子的尊重,将孩子可能遇到的尴尬降到最低点。毕竟,幼小的心需要精心照顾。其次在内容上,虽不见成绩,但一个个细节跃然纸上,孩子表现如何,也是一目了然。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最后,在英国老师眼里,孩子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各有特点而已。家长会的目的,就是发现孩子的潜质和特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注意到我们经常忽略的细节。我们认为他们在微不足道的方面得到了郑重的赞扬。这样的监护人会,气氛当然很轻松,孩子也一定很开心。我和老师说话的时候,在操场上踢球的儿子有时会兴奋地回到教室,给老师和我带来咖啡。
回国后,我常回忆起那短暂的15分钟,并时时提醒自己,评价孩子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消极。按照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的逻辑,打击孩子自信只能导致其彻底丧失自信。我也曾思考,是否因为我们过于看重考试才导致了国内家长会的变味。仔细想想,也感觉不到。考试并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其实英国一直在完善各级考试制度,学校也面临着排名的压力,但这个龙虎榜并没有使学校过于重视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信保护。后者不仅是西方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改革时经常思考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英家长会的不同可能是我们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