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做学校教育的监督者 不做跟从者

家长要做学校教育的监督者 不做跟从者

清醒地认识学校教育的状况,对此做出正确判断从而避免盲从是必要的。盲目迎合必定会付出极大代价。父母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监督者和促进者,而不是毫无头脑的盲目追随者。

父母应与老师互动,而不是唯命是从。许多父母对孩子没有客观的认识,老师说孩子好,特别是成绩好就再也看不到其他不足;如果老师说孩子不好(多数是指学习成绩),就认为孩子一无是处。

如此片面而有失公正的评价是害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将不再重视道德品质、实际能力等;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有失客观的评价必然严重伤其自尊,而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也可能被埋没。

还有少数父母,一听老师说孩子表现不好,马上回家操家伙打人,误以为这就是对老师的支持和对学校教育的配合,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又是多么无知的做法。

再也不要做落后教育的帮凶,否则便是对孩子的残害。就让我们从认识目前学校教育的不足开始:

(1)教育内容侧重书本知识,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偏重智育,轻视德育;

(2)教育方向注重应试,而非能力培养、道德与人格建设;

(3)教育模式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发展空间,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孩子的“服从意识”,而不是“创新意识”;

(4)教学方式僵化,多为填鸭式、死记硬背;

(5)学习方式讲究死记硬背,不注重发现问题,只注重解答问题;

(6) 一味学习书本知识,缺少社会实践教育。许多学校为了升学率,甚至大搞封闭教育,使学生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造成中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导致年青一代缺乏社会责任感……

目前的学校教育普遍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应试教育这种片面取材的指挥棒仍在,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局面就不会改变,素质教育就只能停留在表面。

客观了解并认识现代学校教育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调整家庭教育,有效避免盲从。

任何一种社会形式的教育都受许多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制约,相比之下,家庭教育要灵活得多,也更有针对性,足以弥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空缺与不足。

千万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家庭教育的作用绝不仅仅是配合学校教育,更要起到弥补和完善的作用!

目前的学校和社会教育主要偏重知识教育,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品德教育等非常欠缺,而这些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社会用人的关键指标。正因为这样,目前各级学校教育都存在着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严峻现实,其中也包括大学教育。父母们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完成多年学校教育并不等于一定被社会认可。

因此,千万不要等到孩子大学毕业就失业时,再来傻眼!当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发展,这些问题会逐步得以改善,但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的,这一职责就落到了父母身上。我们必须在学校教育职能健全之前,尽最大努力填补这些空白,而不能听天由命。即使日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得以大力发展,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替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