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受害者心态 多想想孩子

停止受害者心态 多想想孩子

在生活中,人们常有被不公平对待的感受。成年人稍且如此,何况孩子呢。当父母听到孩子说不公平的时候,不必吃惊、恐慌,而是正确、客观得引导。记住,任何童年时期,以及成长过程中对挫折、沮丧等情绪的处理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性格与态度。

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一喊难过、不公平的时候,就自动把小家伙定位在受害者的角色?倘若父母的这种心态不受到控制,极可能持续到孩子长大,甚至步入成年,进而形成一种慢性的影响,一旦感觉被不公平对待,便自动将自己置身于“受害者”,发牢骚、抱怨,整个生活变得一团乱。

因此,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帮助他们分析信息的价值与准确性非常重要,而不是为孩子制造消极心态。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贴上“受害者”标签,父母应该如何回应?

观点明确、不含糊其辞

与孩子明确分析事件的公平与否。有时爸爸妈妈们会对孩子说:“你的是对。有时这世界就是如此不公平,但尽管这样,你还是需要完成家庭作业。”必须承认,父母这样的评论充满了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可是,孩子会挑选语言当中嘲讽或严厉指责的部分铭记于心。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确实是一门较难学习并掌握的课程,但仍然需要父母留心,因为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会带给他们非常真实的感受。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释生活中的不公平状态,但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如何处理不公平的情况,以及如何超越。

问题的解决之道

问问孩子有什么计划针对他所感觉到的不公平。比如当孩子在团队中即便表现突然,仍没能评上最佳的称号,甚至坐在候补席上。这时,作为父母必须帮助孩子了解这类的人生之课,鼓励他们继续保持最好的努力,并且例举自己以往类似的事件,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它相比,我们的解决之道更加重要。

不要让内疚支配你的回应

当父母觉察到孩子有不公平对待的沮丧时,会本能得想要从另一个方面弥补,甚至纵容他们,比如送礼物、买衣服、增加零花钱等等。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溺爱成为孩子把自己置于受害者位置的根源。也许父母因为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心疼孩子被偏颇对待,因而产生内疚的心理,但是要明白,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份内疚会害了孩子。

避免添油加醋、同时也不否定

作为家长,在听孩子抱怨各种不公平的时候,不要跟着小家伙一同起哄,因为你完全没必要帮他助长受害者心态。当然,也不要一味得否定、阻碍,让孩子觉得爸妈总与他唱反调,从而增添了不必要的抵触情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