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父母善意的忽视以及适当的放手,这样他们才能成长。可是多少父母敢让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一个人往返于学校?全世界每个国家的父母都会担心,可为什么在一些国家里,父母就能放手,而有的却紧紧攥着不放呢?这绝非个性问题。
平均而言,80%的日本小学的孩子都步行去学校。在澳大利亚,针对日本同样的情况,大部分的社区数据显示仅仅40%的孩子这么做,统计结果如此之低,为什么?日本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他们如此得与众不同?
一项澳大利亚研讨会的提问
在澳大利亚的社区研讨会上,专家请观众们想象自己是一个8岁的孩子,身处一个特别的地方,并且描述想象中的场景。在答案当中,大多数的叙述均为户外,或者邻居家里,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我的我的朋友们在这片空地上盖一座房子。”-回答来自36岁的李察;“我们像往常一样,所有邻居家的孩子们全部集中在马路边玩板球。”-回来来自39岁的安德烈。
作者提姆吉尔定义这样的抚养方式为“良性忽视”,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在婴儿潮时期长大,这都是各自累积的经验与人生体验,并且促使这一代人自信、独立、行动力强,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以及对风险的客观评估能力。那么有专家继续询问观众,如果现在将同样的自由交还给我们的孩子,行不行?众口一词:“不行”。
难道,日本的父母就没有担忧吗?
很大程度上,父母对给予孩子独立及自由的最大担忧来自于“陌生人”的危险,以及拐骗儿童。
所以在“善意的忽视”与“永恒的警惕”之间,有一块中间地带。在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那里儿童的独立性活动非常高。当然,这些国家的父母同样也很担心会有陌生人与孩子搭讪,但他们并不是开车送孩子去学校,而联合社区,以及整个政府,共同维护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
在东京市中心,相关社区有家长组建的安全部队在学校附近的街道巡逻;一些商户的店主也签署了相关的邻里互相计划,并是当中的成员;地方委员会提供装有gps的装置,挂在孩子的脖颈处,方便他们随时呼叫帮助中心。这一系列的策略依赖于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承诺相信孩子能够在街道上独立行走,是一个社会安全与健康的关键所在。
由此反思,如果父母们愿意并且能够把自由还给孩子,放心让他们独自行走,通过善意的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这无疑需要整体社区、社会乃至于政府部门愿意、并且支持,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