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民一家亲”-向来都是一份美好的祈愿。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如此呢?随着国际趋势的发展,当今社会,从孩子开始都有可能接触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环境的人群。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从小抱持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心态呢?
随着国际形式多元化的发展,文化差异与共存的现状已经深入到孩子们所在的学校里,个性、品质的差异是每个校园常见的状况之一。基本而言,学生和老师拥有自己的引导方式。尽管在校期间,孩子们身着统一的校服,但是他们仍会创建专属风格,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确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样性、多元化是非常值得重视与鼓励的品质。但是,如果孩子们时刻被包围在负面的文化氛围当中,会变得怎样?另外,对此真正应该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从学校到家庭,都会接触多文化趋势
文化的不包容性,甚至是歧视仍然存在于学校当中,尤其体现于孩子之间的小团体。与此同时,不仅仅是学生,在老师当中,也有这类现象。种族、文化主题已然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议题。那么,对于不接受不同语言、文化、不同背景、国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种族差异的程度在孩子的意识中仍然大幅存在?
研究人员在问这类问题之前,得出了一项推论:孩子对于文化差异的态度与接受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主流社会形态的影响。以澳大利亚的孩子举例,年长些的孩子们相较于年幼的同伴,他们更能够接受、并且抱持宽容的心态面对亚裔加拿大籍人士。虽然态度与信念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但是,儿童对于文化的包容度,更多与父母对他们的长期教育及塑造紧密相联,同时以媒体及大众文化的推广加以辅助。当然,不可忽略的是-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老师的教育也十分关键。
父母、校方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包容与理解
事实上,学校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文化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们有着相当直观的影响,并且从幼年开始,便于为他们面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形态塑型。具体方向不妨参考以下一些贴士:
· 行动准则应该以孩子们目前的态度为基准,而非固有的旧时文化观念。
· 向学生提供机会参加不同的文化活动。
· 发展学校与社区之间有密切联系。
· 提高老师的专业发展机会。
· 组织志愿者服务,师生共同参与。
那么同时,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 作为父母,首先应回顾并反省自己对于文化、宗教、差异性方面的态度。
· 以积极的心态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多元性,并且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尤其在孩子面前,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与态度。
· 不要因为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给个人行为贴上标签,或做出断言。
· 将包容与多样性作为家庭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 当接触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群时,善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