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摄入青花鱼等鱼肉后,出现类似于过敏反应的症状表现,但实际上,这不是过敏,而是中毒。通常,中毒的病情不会太过严重,可是不排除根据孩子自身的身体条件,以及摄入的水平量,而出现症状严重,甚至致命的可能性。究竟怎么回事?
青花鱼中毒来自于对鱼的消化过程中,由高水平的组胺通常由孩子的人体细胞响应于变应原。因此,毫不奇怪的是,这类中毒症状通常被错误的认为对鱼本身的过敏反应。
高水平组胺由受细菌污染的鱼肉产生。通常由储存条件差,特别是制冷不足造成。在这类情况下,细菌的增殖和转换,形成一种氨基酸,自然生成于鱼肉当中,称为组胺。
症状表现
通常,症状程度多为轻微、温和,并在八至十二小时内,不治自愈。但对于体质敏感的孩子,或者摄入组胺水平特别高的孩子来说,症状会很严重。
症状的强度因人而异,包括:嘴唇和下巴有灼烧及刺痛感;面部发红;面部、颈部、胸部及上背部出现发痒的皮疹;出汗;呕吐和腹泻;头痛、视力模糊、心悸、头晕。在特别的情况下,特别对患有哮喘的孩子,还会出现支气管痉挛。这意味着支气管肌肉缩窄,阻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
诊断和治疗
对于中毒的诊断,多根据孩子的症状。如果必要,医生会通过检测任何残留污染的鱼类组胺水平进而确定症状及程度。如果条件允许,以及孩子的症状程度严重,会通过口服抗组胺药来治疗。它通常可以在15-30分钟内缓解症状。
另外,通过给孩子注射肾上腺素,也能起到压制症状的作用。但通常,其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为这类中毒表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敏反应”。其它的药物治疗,比如甲腈咪胺,通常由于治疗胃酸过多,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通常,不太可能表示通过观察,即可知道鱼肉里的组胺水平,但是一般情况下,受污染的鱼会散发出一股奇怪的气味,使人联想到氨、或金属、刺激、咸或辛辣的味道。有时,在烹饪煮熟后,含有高水平组胺的鱼肉会呈现出蜂窝状的外观。
如何维护孩子的安全饮食
预防胜于治疗。所以,家长尽可能让孩子摄入新鲜的鱼肉是首选。如果食用冷冻鱼肉的话,也最好避免放入冷冻柜太久才食用。
烹饪、罐装、烟熏或冷冻的鱼肉,其体内的高组胺水平,导致其组织不会被破坏。因此从很大程度而言,在将鱼捕获后,如何处理,将成为是否会引发中毒症状,及如何治疗的关键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