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品行不端 研究给出爱的药方

孩子品行不端 研究给出爱的药方

如果说,从2-4岁的幼儿身上,能够看到若干年后,他是否会变成一个精神变态者,是否评论的为时这早?事实是,根据来自国外的研究显示,这种状况完成有可能成立。那么,父母如何在孩子表现出早期迹象时,就将悲剧制止在萌芽当中呢?

市场上热销的各本畅销小说,塑造了不止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杀手,甚至通过作品来唤起父母的意识,即揭示孩子的邪恶心理与程度:他们以这样的形式出生了,可作为父母却无力改写基因。这不仅仅是一本本小说,连专门从事儿童及青少年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认为:抚养的质量似乎对特殊一类的孩子们毫无影响。

父母真的无力更改吗?

然而,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即:父母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孩子的培养胜于一切。往往最能发挥作用的,恰恰是被孩子惹怒的家长最难以提供的:情感温暖。这项为期三年的研究调查,受访对象为113名年龄在2-4岁的小男孩们。

针对早期的研究-父母的抚养质量对于异常儿童的行为问题没有关系的论点,来自悉尼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戴维霍斯,在相关的国际性主题会议上给出了相反阐述。父母坚持温暖及情感投入的养育风格,将保护孩子免受攻击性及反社会行为的发展。

“孩子们冷漠与无情的特质,会导致父母更偏向于对他们施加严厉的纪律管教,以及情感方面的渐行渐远。”霍斯博士分析:“这与父母真正该做的背道而驰。”

在霍斯博士的研究当中,孩子们在很小的年龄,即显示出了长大后有可能变成精神变态的早期迹象。比如:他们用石头把鸟儿打死,或者揍自己的同胞手足,直到打得出血。最引人关注的是,他们没有任何内疚、悔恨或同情。这类孩子有别于行为顽劣、性格急躁,或者对事件有抨击反应的那一群孩子。同时,他们使用手段、算计,通过侵略的方式达到目的。他们也不同于自闭症儿童。

父母以爱“改写”基因

事实上,这类孩子明白别人的情绪感受,只是不为所动。他们不在乎!他们被描述为“无情-不露声色的气质”,并且可以在学龄前即被确定。霍斯博士分析说,具有与这类孩子相似特征的成年人,成为不同程度的暴力犯罪人群。

国际研究双胞胎的机构表示,基因对诱发孩子的这些特征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使之丧失了一部分的移情心理。因此,针对孩子的这种表现,父母抑制自己的过度反应,以及严厉的惩罚,重要且必要。

但是,父母仍然需要在专家指导下,学习如何在与孩子的相处当中投入感情,尤其当爸爸妈妈们感到,与孩子的距离实在过于遥远。研究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孩子尚且年幼的时候,就为他们贴上这类标签,是否有害?

霍斯博士表示:事实上,父母会意识到哪里出了错,尤其当孩子在正常的情感生活当中,表现出异常的时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