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孩必须要“赢在子宫”,中国家长真是越来越可怕!

近日TVB一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上了热搜,该片说的是香港家长在孩子学前教育问题上的焦虑和抉择。

其实这是好几年前的片子了,如今翻出来再次被热议,只能说明关于孩子的起跑线,家长们真的有很多话要说~

先来感受一下第一集,虽然只有20分钟,但是满屏的焦虑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

1

老大已经“废了”,不能让老二也输了

因为Irene和丈夫没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所以孩子在面试学校时输给了别人,当得知别的小孩6个月时就接受早教时更觉非常后悔,于是在要二胎时候,她早早安排了学习计划,让妹妹赢在子宫里。

对此她老公不太同意,觉得这样对孩子来说太残忍了,可她觉得“没有学位念书更可怜,没有学校要你更可怜,不识字更可怜”,三句话让老公哑口无言,默默接受了她的做法。

其实Irene也是很多家长的缩影,生活中有太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为了让孩子能上好的幼儿园,早早就安排各种学习计划,甚至连出生日期都要掐准。

等一下,为什么上学还要算好怀孕时机?来听听Irene怎么说的:

“某些特别出名,多人竞争的学校,只收一月宝宝,他们一年只收十个。我们那的妈妈,有一些精句,就是赢在射精前。”

所以说想要上好学校,就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出生,这是不是表示你赢不过别人,不是因为你不努力,而是在老爸发射的那一瞬间,你就已经输了??

2

幼儿园一个怎么够?上午一个下午一个

当妈妈Irene在烦恼怎么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幼儿园时,妈妈Athena却可以让孩子同时上两个幼儿园,上午是政府福利的普通幼儿园,下午是自己开小灶的国际班。

节目组也很有趣,找了个大人来体验Athena女儿的生活流程。

一大清早就被妈妈Athena拽着出门,一边赶路一边吃早饭,同时还要利用路牌上的英文复习,体验者疯狂抱怨“她只差没有进厕所,指一个英文给你。”

在熬过两个幼儿园的轮番摧残之后,体验者又被拉到了编程班?!Athena的理论很简单:现在是信息社会,不懂编程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然而大部分人到大学才接触编程,这么早接触大学学什么呢?

结束了编程,还有游泳课,国家级游泳教练当陪练,刺激吧~然后你还要回家完成两个幼儿园的作业,当然妈妈Athena还要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为将来考试做好准备。

3

所谓的不要输在起跑线,其实是大人的面子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对于不少家长来说,给孩子早教、报兴趣班就是希望不要输给同龄人。

补习班的海报

妈妈Irene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有的,我也要有。于是你家报了1个兴趣班,我就要报2个,你家拿了2个奖,我就拿4个。当然我们承认这是为孩子好,希望他能脱颖而出,但你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也是攀比心在作祟。

为了这种攀比心,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们也会跟着受罪,钱和精神都在无限透支。

记得之前有一篇特别火的文章,说孩子从出生到18岁需要花费上百万,看起来特别夸张,但是细细看一下支出明细,发现教育成本占了大半,其中大部分还是各类兴趣班、补习班的花费。

家长们舍得为孩子花钱,甚至不惜降低生活标准,为他们的未来铺路,看起来真的好伟大,但是孩子真的快乐吗?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兴趣都是家长强加给他们的兴趣,是一种他们无法选择的兴趣。

每次被送去音乐班,他都会大哭不止

香港媒体人屈颖妍曾写过一本书叫《怪兽家长》,批判过香港父母们的“怪兽”行为。家长们把孩子牢牢的控制在手里,并且逼着他们一定要赢,不能输给别人,表面上是为了孩子,但其实是自己对这个社会竞争模式的恐惧,担心孩子在人生的开端就输了,更担心自己一败涂地。

以前觉得“拔苗助长”的故事是假的,因为不可能有人那么蠢,现在才明白有,有时候为了那点幻想,人们更愿意选择自欺欺人。

最后提一句,德国已经立宪法禁止学前教育,他们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而这个输在起跑线的国家,却霸占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