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鹅口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变可以蔓延到咽、气管和食道的口腔后部。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念珠菌感染,同时吞咽困难。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小儿鹅口疮不容忽视
近日,海口市民王女士三个月大的儿子突然心烦意乱,不肯吃奶,晚上哭闹,不睡觉,王女士夫妇吓坏了,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儿科看病。接受诊察的医生仔细检查了孩子的口腔,发现孩子左侧颊粘膜上有约1.5cm×1cm的白斑。医师告诉王先生夫妇,他们的孩子患的是“鹅口疮”,是口腔念珠菌病的一种,是能够治愈的,请他们不必担心。果然,经过治疗,一周后婴儿痊愈。
医生表示,鹅假膜型念珠菌病,容易发生在新生儿、婴儿中,特别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患者中。鹅肝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多见于舌头、脸颊、软腭、口底等。
先有粘膜充血、浮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1~2天后,粘膜上出现散状白斑,形状像凝乳,半粘性稍高。随后,小点逐渐融合扩大,形状各异的斑块。最后斑片又相互融合。几天后,白斑的颜色变成微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黄褐色。白色斑片与粘膜粘连,不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则暴露出血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
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变可以扩口腔后部蔓延到咽、气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念珠菌感染,同时吞咽困难。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病情危重,偶尔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因此,孩子得了鹅肝,一定要去医院看病。这种病只要及时就诊,是完全能够治愈的。
新生儿鹅口疮防治
新生儿口腔有鹅口疮,可用棉千蘸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热水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抹在口腔患部,或用1%龙胆紫涂抹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苏打)溶液清洗口腔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天滴2~3次,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天2次,每次一片,粉碎,加水溶解后喂食。
新生儿鹅肝可以预防,平时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喂几口温水,可以冲走留在口腔内的牛奶,霉菌不会生长,每次喂奶前都要擦牛奶头,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使用的食具,必须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