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育儿法是何物

中性育儿法是何物

这种育儿法背后的理念是,育儿过程中远离社会已经形成的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让孩子不受这些束缚。

与传统育儿观念相对

传统观点认为,代表男生的关键词是蓝色、行动导向,而代表女孩的关键词是粉红色、时尚或家居导向,这些可能限制孩子的发展,限制他们的想象力,从而限制他们之后的生活选择。

育儿观念分为两端,一端是中性育儿,而另一端的是传统的“粉色和蓝色”育儿。提倡中性育儿法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生物学家丽丝·艾略特。

她建议,孩子的衣服不应该按性别区分——女孩就应该是粉红色的,炫目的,有花边的;男孩就应该是蓝色的、耐磨的、朴实的。

玩具也是,不要按性别区分——男孩要玩具枪和玩具汽车;女孩要芭比娃娃,这些都是眼光短浅的表现,为什么不让这种配对反过来?

摆脱束缚,更宽选择

专家也承认,父母进行中性育儿确实存在很多挑战,因为现实世界中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存在已久,在中性育儿法下成长的孩子因为没有性别的传统认知在学校生活中可能会格格不入。

然而,仍有很多人支持中性育儿法,他们坚持认为,这种方法有助于削减社会强加于人的性别限制和期望。

这种育儿法可以让孩子免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传统性别观点的束缚,他们可以做出更加宽泛的行为选择。

应有更多自由

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所谓的按性别配对玩具——给男孩玩具枪和公仔,这可能也会同时把沉迷于暴力的信息传递给小男孩,并在潜意识里告诉他们,侵略行为是正确的,也是男子气质的代表。

给女孩玩具娃娃会强化她们“退守”的观点,即女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应该是以家庭为中心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玩具枪一定会让男孩变得有攻击性,玩具娃娃会一定会把女孩限制在家里。这里的重点是,这些先入为主的性别观念和角色扮演无须一定要传递给孩子。

他们应该被给予更多选择的自由,不要用“男孩不能哭”或“这种行为女孩不该有”等话语要求他们。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