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往往会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心里有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再顺从,喜欢自有主张。对此,父母们常常无奈地抱怨孩子总和自己对着干。
孩子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逆反”心理,对这种心理,父母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父母教育方式简单不当,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等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自己却从不以身作则。对此,孩子不可能无动于衷,逆反心理随之而生。
提到“逆反”,父母们不是头疼就是害怕,可谓“谈之色变”。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使父母的热情和积极性深受打击。
其实,逆反心理绝非病态,而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人人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是在幼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
1.了解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观原因
孩子年幼时,视父母为绝对权威,但随着年龄与能力的增长,渴望独立的心理逐渐强化。
青春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采取积极的态度正视。
2.了解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的影响、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尤其值得父母们重视。
3.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不是罪恶,我们应客观地认识它,科学地化解这一心理。
(1)了解人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想要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赢得孩子的配合,父母首先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在了解孩子逆反心理产生根源的基础上,针对孩子的具有体情况和个性特征,采取相应措施。
(2)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有着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切忌因工作忙、应酬多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
(3)用积极、鼓励取代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尤其是尚未成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在孩子的心里根植自信的种子。赞美是对孩子的认可和肯定,是孩子充满不断进取的活力和精神。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做到“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多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