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质疑初生筛查的有效性

新研究质疑初生筛查的有效性

纽约路透社健康新闻称,一项新研究提供了新证据以证明部分孩子即使经过新生儿筛查但日后仍然会出现失聪或听力受损的现象。

初生筛查只是底线

研究人员指出,不少新生儿在筛查中之所以合格是因为方法有误,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尽管出生时听力良好,但在婴儿早期或者学龄期仍然有可能发生渐进性听力损失。

来自匹兹堡医疗中心的大卫博士是这项研究的领导者,他说,“家长或是医生可能会认为,孩子通过了屏幕筛查,那么孩子一定不可能出现听力损失的情况。”

大卫对路透社记者说道,“不要仅仅把目光依赖于屏幕检查的记过,尤其当孩子出现任何有关听力或者语言问题时,家长都需要谨慎。”

婴儿听力问题难以确定原因

大卫和他的同事分析了2001年到2011年间到医疗中心就诊的923名孩子的医疗数据。这些孩子平均年龄多数都在4至5岁之间,其中78名孩子通过了新生儿屏幕筛查。

据公布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的数据显示,这些孩子中,28名是因家长对其听力的担忧而前来就诊,25名儿童在学校听力测试中表现不佳。

近一半的儿童医疗记录中都没有写明造成听力问题的明确原因,其余听力不佳的孩子要么因为基因问题,要么因为耳部结构问题,或是早期感染所致的并发症。

此外,这些孩子就诊前听力受损了多久也无法确定。

“我们不知道,新生儿筛查的漏报率,也不清楚延迟发作率。”南希博士是芝加哥路立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她这样说道。

此外,她还告诉记者说,父母不能被孩子通过筛查的假象所蒙蔽,而要切实注意孩子是否有听力及语言方面的障碍。南希指出,及早发现并治疗听力问题对于儿童日后的语言发展极为重要。

听力问题是婴儿的大问题

大卫博士并没有参与到此次的研究中去,但是他表示,“我们要保持时刻瞭望的心态,小心驶得万年船。”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每一千名美国儿童中就有2到3名是先天失聪或是听力受损的,并且还有更多的孩子正迈向失聪之路。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队是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机构,目的在于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方面的检测。根据“至少没有坏处”的原则,该项活动看起来益处要大于可能带来的损害。

新生儿听力普查于200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成立,在此之前,听力损失诊断通常会出现在婴儿26个月大的时候,而婴儿30个月大时,助听器才可以进行佩戴。

大卫的团队在报告中指出,由于普遍筛查的缘故,人工干预似乎发生的更前,早至婴儿6个月大。

寻找新法不如改善旧法

大卫告诉路透社说,和同事正在寻找新生儿首轮测试后的新办法,比如在3个月大时进行二次筛查。但是大卫也表示了担忧,除非研究人员能够弄清楚孩子通过首轮筛查但仍然出现听力受损的原因,否则,这样的计划不应该被实施。

南希也同意这样的看法,“如果更多通过首轮筛查的孩子出现了听力问题,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善现有的方案,而不是急于寻找另一种方案。

“这项研究报告很好的指出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短期弊端,但是我真的觉得有必要需要进一步深思这一项目,为什么那些孩子能够通过筛查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