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家长多么渴望孩子获得成功,但是他们不可避免会经历失败。可是,这恰恰会令孩子变得胆怯、焦虑,甚至转变对自我的认知。如何纠正孩子的观念,这也意味着怎样改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态度。这里面包括承认失败的意义。
当父母听到孩子们说出类似“我做不了”之类的话时,往往急于让自己表现得非常积极、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的话语试图调动起孩子的行动力。呼吸急促、令人担忧的想法以及拒绝尝试新鲜事物,都是儿童焦虑的症状。此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表现,如孩子转变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新技能的尝试意愿)。对于这些,需要时间去化解。家长们想知道自己能够从多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状态、想法及思维,需要多少空间让孩子能够培养出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与热情。
当孩子渐渐变得缩手缩脚
临床心理学家路易斯海因斯提出的探讨模式在于,父母可以为孩子的思想树立一个大致的模型及榜样,进而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认知。她解释道:“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会回应孩子做的还不够好。通常会这么说‘你完全有能力这么做’。然而,从研究中得出这未必有帮助,并且较难有说服力、可信度。”
比如,有一些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忽然提出自己不会穿鞋子、不会刷牙,尽管他们已经拥有这一系列的技能。无疑这是让负面思想占据他们思维及观念的一种表现。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也同样具有挑战性。
认知疗法-勇于面对失败,肯定它的意义
路易斯博士的专长是接受并承认治疗法-一种行为认知疗法。她发现,最好的认知在于承认我们人类的思维传递给我们这样的情节,而这些情节将帮助我们更好得工作及处理问题。她建议:“一些家长可以试着这么说:‘是的,大脑会本能地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妈妈也是。’”
这样的方式在于试着规范这些情节及想法的存在性,包括父母与孩子。路易斯通过研究发现,当家长传递给孩子类似于这样的信息时,能够产生更好的作用。比如告诉孩子:“爸爸有时也会有这种想法和担心,比如在接手新的工作项目时,也会思考是否很困难。”
与孩子分享妈妈或者爸爸的心理活动,以及思维、思路,更好得体现作为一个家庭的整体核心,同时在于让孩子明白:尝试并尽自己所能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接触新鲜事务,并不意味着在当下。立刻就必须获得成功-这并非唯一的核心价值。
现实是,作为父母与孩子,给予空间去思考、成长是最重要的。如果核心思维仅局限于“我不够好”,那么这意味着极大得自我捆绑。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孩子在对新鲜事物的接触与尝试过程中,失败是一项非常现实的情况,但它足以为生活奠定了丰富且有意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