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记挂先人的你一定会准备去扫墓,以表达的自己的相思。但是家里有小朋友,可以带他一起去扫墓吗?如果带去应该注意什么?其实,过清明节的意义更在于感念先人、珍惜生命,让我们来告诉孩子们。
不少人对带孩子去扫墓有忌讳,认为7岁以下,特别是未满3岁的孩子不宜去扫墓。这主要是人们从中国宗教、前世今生理论等来讲,若是你有所顾忌那么可以不带孩子去。不过从科学角度来说,扫墓拜祭时的条件往往不是很好,带孩子一起去不是很方便,而且到一个相对有些污染的地方易使孩子生病,不建议带过于年幼和生病未愈的孩子扫墓,若宝宝还在哺乳期那更别带去了。
若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想要带孩子去扫墓,那不妨从日常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教导孩子何为孝顺,让孩子怀有感恩、念祖的心情,懂得珍惜生命。家长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述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以及风俗,介绍先人的一些事迹,也可以带孩子参与比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风俗活动,这样孩子更能接受,而不是单纯地认为清明节=扫墓=烧纸。
若是带孩子去扫墓,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 穿衣建议
切记不要穿红色衣服。带孩子扫墓时衣着应避开红色灯鲜艳的颜色,去祭拜亡人,心情一般比较沉重,穿素色衣服为宜。若是颜色过于鲜艳,有对亡人不尊重之嫌。另外,进入4月份,天气已经回暖,此时“春捂”要有度,不可再在里三层外三层,否则很可能会超过身体耐热限度,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应根据实际气温合理增减衣服。
△ 饮食建议
关于清明节饮食风俗,各地情况不一样,江南吃青团子、客家人吃艾粄、厦门吃薄饼等。最好是自己做,健康又卫生。若是购买一定要去正规的商店买,切勿贪小便宜,让孩子吃了不健康的食物。
△ 出行建议
清明节有出门踏青的习俗,对小朋友益处多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去郊外时间不建议过早,最好别空腹上路,另外尽可能别在外过夜,以防患上季节性感冒。还有带孩子扫墓,一定看看好,避免还乱跑。
△ 防范蚊虫
建议穿长袖长裤,可以选择表明光滑的针织物外套,戴上帽子,穿高帮鞋。记住,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在草丛、树林中逗留,警告他不要招惹蜜蜂和虫子。另外,可以在孩子身体暴露处涂抹上驱蚊水,若是不小心被不明物体叮咬,做好紧急处理后应及时就医。
清明节是一个解释生命话题不错的时机,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
☛ 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
面对孩子的问 题,家长不要闪躲,而应坦然回答,更不要吓孩子。一般来说,小朋友在3岁左右,尤其是5—6岁的时候对“死亡”概念产生兴趣。此时他们需要大人的正确引 导,若是发现大人谈论起这个话题时很敏感、忌讳,那么小朋友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对其产生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 根据年龄选择不同方法
0—3岁
婴幼儿对“死亡”没有概念,也难以理解只是隐约知道这是件不好、不开心的事情。在此阶段,若孩子没有主动提及关于死亡的话题家长无需刻意教育。若小朋友提及,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方法进行解释,比如玩具坏了没办法恢复就是死亡,千万别避而不答或采取欺骗的做法。
3—6岁
此时小朋友慢慢学会思考,对死亡认识处在“结构性阶段”,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家长应明确的告诉死亡是件危险的事情,让孩子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带他们一起郑重向死去的亲人告别,还可以向他们解释人为什么会死去。
6岁以上
上小学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对子死亡有了自己的认识,明白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但并不重视。家长不要一味用比喻举例,而应引导孩子从科学的角度、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趁此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 关于死亡常见错误回答
1.将“死亡”编织成美丽童话
这么做会使孩子误以为死亡是件美好的事情,忽略其残酷的一面。家长这么做或许是想要保护小朋友生活在没有伤痛的世界中,但这并不是科学、健康的做法,因为很可能使得孩子难以面对人生真实的一面。
2.将“死亡”比喻成“睡觉”
很多家长都这么和孩子谈论死亡,将死亡和睡觉混为一谈。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很可能从此害怕睡觉,担心、恐惧一睡不起,所以有必要帮他分清死亡和睡觉的区别。
热门专题:
长个+排毒 BB春季饮食指南
清明小长假 带上宝宝享受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