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之间会开始有自己的审美能力,这时的孩子会变得易哭烦躁,稍微有什么打乱了他原有的标准和规则,他就会哭闹发脾气,十分挑剔。之后,他们就会开始注重自身形象,追求完美漂亮。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过分注重外在会变得虚荣。其实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父母在满足孩子审美需求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偏好。
1.不能绝对否定孩子的审美观
孩子的审美观与父母作为成人的审美观肯定是不同的,孩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是需要肯定的,父母不能一味地否定孩子的审美,说些“怪异”“不好看”“不正常”这种词语来评价,父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审美。
2.孩子的审美教育要“接地气”
审美涉及到各种因素、各个方面,是一种较抽象、较主观的复杂系统,所以审美教育实际上是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对于孩子来讲,没必要让他们“高大上”,只要联系实际生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有自己的小想法,因势利导,就能够有自己的审美观。
3.通过一些玩具培养孩子的审美
孩子们爱玩游戏的天性是不变的,在游戏活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更容易对美的事物留下印象,更能联想到美的语言。让孩子玩积木游戏时,搭出有美感的建筑,让他们感受到建筑的美;在画画和拼图中,他们进行色彩搭配,发现各种色彩的美。还有一些手工制作,孩子在做手工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审美完成一件作品,这种根据自己爱好自由创造的形式让孩子更敢于追求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游戏中实践、创造从而加深他们对美的感悟及认知。
4.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审美观
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美学常识,让他知道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他知道美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也许你觉得美的东西别人并不一定觉得美,要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不随波逐流、相互攀比。
其实,孩子只要保持干净整洁就是美的。美是一种学问,父母需要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给孩子创造一个美的家庭环境,让他深刻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必须要让孩子意识到内在美和外在美同样重要,两者兼备才是真正的美。父母只有自己具备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审美的形成通常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因此个体差异很明显,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