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费习惯的培养过程,家长要有一席之地

儿童消费习惯的培养过程,家长要有一席之地

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应该努力赚钱留给孩子,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后顾无忧。事实上,这样只会后患无穷。家长如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多给孩子留一分钱,孩子就多一份软弱。

聪明的父母都知道,教给孩子自己生存的能力远比留给孩子万贯家产要宝贵得多。比尔•盖茨就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所有的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巴菲特的财富和智慧让人羡慕和崇拜,但是巴菲特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要归结于他从小对数字和金钱敏感,懂得自己开辟生活。沃伦•巴菲特从小就会寻找生存和生财之道。

小巴菲特从小就当起了卖报家,每天早晚送两次报纸,一天只工作2小时左右,一个月就能赚175美元。送了3年报后,攒了2 000多美元。当时黄金每盎司35美元,以2009年11月初1110美元的金价推算,1945年秋天巴菲特攒的2 00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万多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0多万元。

5岁时,巴菲特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

6岁时,巴菲特用25美分买了6个可乐,然后他绕着湖边,以5美分一个出售,最后挣得5美分的利润;

1 1岁时,巴菲特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巴菲特的财富一直在不断增长。到2009年,尽管股市行情非常糟糕,但是,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已超过370亿美元,仅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少30亿。

对于孩子来讲,越早学习理财,就会越早具备理财能力以及掌握获取财富的技能,从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更易、更快、更早地获得成功。

让孩子学会理财,首先就要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辛苦,让他们明白钱来之不易,只有付出辛勤汗水才能换取后来的享乐。思想上摆正,孩子的消费观才能正确。经济学家也指出,在孩子刚接触到金钱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让孩子多了解金钱的意义,教育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现在的孩子不缺钱花,有爷爷奶奶给的,也有外公外婆给的,拿到的钱多,花的也多,没有计划性。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合理消费的概念,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里去了。

大年初五的晚上,妈妈把9岁的儿子小凯叫到饭桌边,一起盘点压岁钱。

上小学前,小凯对压岁钱没什么概念,都是由家长处理。等小凯长大一点,妈妈就开始要求小凯自己“拿”压岁钱。在小凯上小学二年级时,妈妈干脆放下了“财政大权”,让小凯在家长的指引下合理使用压岁钱。

今年小凯的压岁钱有6 200元,妈妈留下1 300元,把剩余的4 900元锁到了小凯书桌的抽屉里,钥匙由小凯自己保管。留下的1300元,一笔是小凯过年期间用于购买学习用具、玩具的500元,一笔是给长辈买营养品的400元,一笔是去看望小伙伴时买礼物花的400元。因为是家长先垫付,所以从压岁钱中扣除。

妈妈还布置了任务,让小凯在大年初六的上午把对压岁钱的使用计划做好。

小凯按时交上详细的计划,说将花多少钱用于购买课外书、花多少钱用于购买模型玩具、花多少钱用于同学的生日聚会等。妈妈先是跟孩子总结上一年的压岁钱使用情况,她指出在上一年,小凯自己支配的压岁钱有4 000多元,但计划里只有花钱没有存钱,今年收到的压岁钱多了,应该补充上储蓄这一计划。

此外,妈妈还建议小凯设立一个“爱心基金”,当学校有捐款活动,或是想帮助其他同学的时候,就从爱心基金里支出。小凯欣然接受,缩减玩具和生日聚会的支出,设立了一个600元的“爱心基金”。

培养孩子制定金钱计划的习惯。由于孩子年纪小,或不知如何制定计划,刚开始时,父母可帮助孩子将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逐日观察孩子的支出项目,慢慢养成有规划花钱的习惯。等到制定几次计划后,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父母只是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即可。这样做的好处是,父母们可借此检视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可适时纠正。也可以让孩子对消费有一个合理规划。

教育孩子制定计划是让孩子学会做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观念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