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奶粉深陷“双氰胺”危机 消费者转投欧盟奶粉

新西兰奶粉深陷“双氰胺”危机  消费者转投欧盟奶粉

近日,有国内媒体披露新西兰对牛奶及乳制品抽检时发现部分乳品DCD(双聚胺)残留超标,而涉及的乳制品公司恒天然更是一度隐瞒事件近三个月。由于新西兰是中国主要奶源输入国之一,更是国内多家大型乳企、奶粉品牌奶源基地,事件一经报导,随即引发轩然大波。

 

新西兰举国动员难释市场疑虑

据报道,去年9月,恒天然在对牛奶进行抽检时发现,部分牛奶及奶粉中含有少量双氰胺——用于制造三聚氰胺的生产原料之一,一定剂量的双氰胺即可损害人体。恒天然称,在调查后发现大约有500个新西兰农场使用了含有双氰胺的化肥用于促进草的生长,因而导致牛奶和奶粉中出现双氰胺残留。事后,新西兰方面停止使用该种化肥,但并未将此事告知恒天然最主要的海外客户——中国方面的有关企业。

 

事件一经披露,随之发酵升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新西兰方面配合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市场约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乳制品出口也占新西兰出口总额的1/4,因此新西兰当局迅速动员应对。

先是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紧急澄清称,只有小部分乳制品可能涉及这个事件。双氰胺残留物只发现在一些奶粉产品中、没有在其他乳制品,比如黄油和奶酪等。只有少于5%的新西兰奶农一年2次使用双氰胺,每次使用留下在牧草的残留痕迹不会多于几天,这就意味着只有极少数新西兰奶牛受到污染。

1月28日,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就少量奶制品中发现双氰胺残留一事召开新闻发布会。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表示,此前少量新西兰奶粉中检出的双氰胺含量不及欧盟标准的1%。鉴于此,新西兰政府认为相关奶制品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新西兰奶制品是安全的。

虽然新西兰方面一再坚称双氰胺处于安全范围,但显然没能有效提振中国消费者敏感脆弱的消费信心。

股价飞泻代购缩水 荷兰奶粉成新宠

记者发现,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新西兰奶源的产品下架或召回,市场销售人员也对“双氰胺”风波表现得不以为然,但市场已经主动对此给出了反应。

不管是采购自恒天然,或是“自有牧场”,与新西兰奶源相关的上市乳品企业,股价明显受压。而新西兰奶粉的另外一个重要市场——海外代购,市场颓势更加明显,如一家名为“圣卡斯国际”的代购店,店内某个新西兰品牌婴儿奶粉3段本月销量为9477件,平均日销量为300多件。而从26日开始截止到今天上午,近3天的时间该款奶粉成交仅有52条记录,仅为平常单日销量的1/6。

据淘宝最新的数据显示,最近7天“新西兰进口奶粉”的成交指数环比下降50.0%,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0%。而“新西兰代购奶粉”26日成交指数为“2”,27日急速下滑至“0”。指数反映成交量迅速跌至谷底。

来自婴儿亲子社区的声音则更直接的表现了消费者的普遍忧虑,在“宝贝树”、“丫丫网”等社区,多位妈妈表示计划紧急给宝宝换奶粉。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计划换奶粉的妈妈,绝大部分均将目的锁定在来自欧盟的奶粉品牌,其中又以荷兰奶粉品牌为主。妈妈们普遍认为,荷兰的奶源地优势毋庸置疑,同时欧盟拥有国际最为严格的卫生健康标准,欧洲相对小规模的养殖采集也更有利于质量安全控制。

记者检索了国内几个主要奶粉电商平台,荷兰奶粉销售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其中如Nutrilon、Neolac等荷兰知名品牌的表现较为突出。专家认为,消费者对荷兰奶粉的追捧才刚刚开始,长远将会改变进口奶源在中国市场的势力版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