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孩子爱先行 不为物质停留

宠孩子爱先行 不为物质停留

没有人想要“被宠坏”的孩子——这些孩子很令人讨厌、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苛求、不体谅他人。所以,什么会导致孩子被宠坏呢?

孩子们像需要食物和水一样需要爱,问题就是,我们该怎么来定义“爱”。

我们给孩子他们想要的一切物质需求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爱。父母常常认为爱孩子就是给他们喜欢的玩具或者实现他们的愿望,但是这样真的能满足孩子吗?

以下是三个在物质上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1)让孩子沉溺于物质世界。

很多的成年人沉溺于消费或者其他活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只是一昧地强调这种压抑,而不是去处理压力的来源,他们通过消费、看电视、喝酒等等行为来掩饰他们内心的感受。当我们给孩子很多的玩具、很多好吃的零食,或者允许他们长时间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不是在关心爱护他们,而是正在让他们沉溺于物质中、消极逃避。

2)让孩子无视他人感受。

很多时候,父母会为了满足孩子,做很多自己不乐意去做的事。其实,爱孩子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每个需求。当你不断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孩子们就认为可以无视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如果你不去让他们顾及你的感受,那他们就更学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当你没有考虑到自己,就相当于是在教孩子不用尊重他人。

3)为孩子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

我们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在于,孩子总是根据他人对于自己外在、拥有的玩具数量、所穿衣服的价格的赞同度来评价自己的价值。除非家长们向孩子说明很注重他们的内在品质——懂事、体贴、创造力、同情心、乐观等等,而不是他们的外表、拥有的东西。

真正的自我价值来自内在的修养,来自于我们是怎样的人,而不是我们长的怎么样或是我们做了些什么。但不幸的是,我们的物欲社会养成了将自我价值异化成一些物质的东西如车子房子和衣服。当我们用这些物质来“溺爱”孩子的时候,就扭曲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用物质来宠爱他们,却不能用真正的爱,这是很可笑的。

爱是一种能量,关心你孩子的内心。爱是理解、同情和关怀。你可以花时间陪你的孩子一起逛街、玩耍,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这就是爱。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珍惜在乎他们的内心。爱,是无法被其他物质所取代的。

请让孩子懂得奉献

节假日来临时,全家可以一起买些衣服和食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花费很多钱给孩子买礼物。想象一下,当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时候,除了玩乐和共度佳节,你还能给孩子一次真正奉献爱心服务他人的体会。与其给他们买很多吃的穿的,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机会去给予、关心他人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