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群体”当真破坏了成长空间?

“妈妈群体”当真破坏了成长空间?

当我们在公共场合时,可能会因为满世界全是小孩的哭声、过道堆满了各家的婴儿车而深感厌烦-毕竟,这里是公共场合!国外很多的餐厅、咖啡馆等场所已经对此采取行动。可是,换个角度看,带孩子外出的妈妈们,当真因此而不可饶恕吗?

“妈妈群体”令公共场所成了恶梦

妈妈们似乎极其具有“破坏性”。澳大利亚的报纸报道,有孩子的母亲们常常妨碍市民的晨跑(“她们的婴儿车已然堵塞了街道)、造成了长途飞行中的各种不愉快、那些如同一辆迷你车大小的婴儿车们堵塞了咖啡馆和餐厅,俨然成为浪漫晚餐和聚会时的“杀手”。

在柏林,不少咖啡馆已经采取行动,在入口处摆放石头质地的公告板,在上面画有图片,用红色条纹宣告对婴儿车的“不欢迎”。匹兹堡的一家餐厅直接禁止6岁以下的孩子进入。当然,这个问题的本身并不是用来对付哭泣的小孩,而是对于妈妈们道德观念的一种无声“警告”。

一位评论员表示,母亲们“粗鲁并且应得”,不像传说中的一类母亲,明白自己的婴儿车并不被欢迎带进室内。而当今的妈妈们则如同授权般,即使服务生明确指出婴儿车不能带进来,依然我行我素。还有妈妈们甚至直接在餐厅、咖啡馆等等之类的公共场合,公然在过道上给孩子换尿片,以至于公共场所的过道变成了一个极度“繁忙的”地带。

问题的本质

所有这一切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何公众所赞美的拥有神圣职责的母亲们,在公共场所、人们生活的空间,表现得如此之苛刻?这个话题关系到的似乎不仅仅是养育子女的母亲们,还包括她们自身在公众场合所体现出的涵养与道德。

事实上,带着孩子外出的妈妈们在公共场合所要求的程度已经升级到自私与急于求成的地步,她们显然逾越了标准的程度与范围。而这恰恰导致出一场因果判断:她们设法避免正常工作的这么一个世界。曾有专家表示,父母的抚养工作,并非真正意义上人类为生存而实现的工作。一个简单的事实便是:父母的工作永远不会停止, 而其职责在于所有的消耗。

换一角度看问题

此外,在公共场合的母亲们也会表现出两极的反应:如果宝宝不停的哭泣、尖叫、要换尿片等,她们则会因为一系列正常的行为而被身边的顾客们“诅咒”;但如果孩子很乖很听话,那么他们可能会和朋友聊聊天、吃吃东西,而这时看到的人也许会指责这妈妈真懒惰。当然,带孩子外出的妈妈们能够考虑到旁人的利益固然很好,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保障孩子的正常有序。

对于上述的谴责声讨,也应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与思考,经过这么多年高喊女权主义,可是对孩子护理的职责仍然更多得由母亲来承担,那么她们的最佳平等利益又从何体现呢?如果我们因为公共场合塞满了婴儿车而厌倦,那么不妨配合整齐排列,而不是一味得抱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