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明白,羞愧不是答案

让孩子明白,羞愧不是答案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们会不会在公共场合对孩子叫嚷、打骂,或者不理睬,其实这类情况时有发生。也许父母没有注意到,此时此刻,正让你的孩子经历着羞辱、难堪。不能说父母故意为之,但是,仍不可避免导致不愿看到的结果,也非问题的解决方式。

当孩子遇到问题、做错事时,倘若父母对他们的处罚或直接、或间接带有羞辱成分的话,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制造出更多的矛盾与冲突。事实上,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从一开始,就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基地。

尤其对于稍稍长大些的孩子来说,当他们遇到各种各亲的问题,身处各类环境时,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与自己交流,并且寻得意见和指导,进而更好得处理并管理自我,而这一切,无疑以开放和信任为前提。倘若父母在公共场合的处罚让孩子特别丢脸,那么孩子会紧锁心门,并且与父母渐行渐远。因此,亲子间的彼此信任、尊重、积极影响,能够起到正面的作用。

父母的心理

羞耻、羞辱、羞愧,是孩子建立自尊的雷区。它丢给孩子的潜台词等同于:“你是个傻瓜”、“你太坏了”、“真愚蠢”,而不是告诉孩子:你做错了。这当中的区别将带来深远而长久的影响,包括让孩子感到无助与恐惧。

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或有意、或无意的羞辱处罚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而然表现出的遗憾;二是由于抚养的艰辛。尤其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即使他们的童年时期非常“完美”,但随着叛逆的出现,难免会有挑战性的言行、态度。然而,即便如此,父母也不能不让孩子明白,任何一种羞愧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不是答案。

事实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与善意,越有利于孩子的言行举止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正确得鼓励,形成良性的结果

孩子的行为是情感与认知过程的最终产物,因此,父母理性得了解之后有效解决,才是应该抱持的态度。例如,当孩子连续几天心情不好,父母不妨收住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以温和的态度表示关心,慢慢的,孩子会收起泪水,向父母道歉这几天的坏情绪。在这时,父母兼顾了朋友的身份,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并且为孩子提供一个内省的机会,让他明白,即使他不愿说出自己的困扰,也不要胡思乱想。

对待任何年龄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让他们羞愧都不是问题的解答,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幼儿和青少年是两个比较难教育的阶段。尽管如此,父母的尊重与开放式沟通,能够让孩子感到健康与安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赋予他们一定的权限,并视情况放宽,这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也可以令父母稍稍放松。当然,这一切显然建立在彼此商议好的底线之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