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典电影《早熟》讲述的是房祖名与薛凯琪饰演的两名中学生因初生情愫,偷食禁果导致意外怀孕,让两人和各自家庭的命运出现波澜。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并非个例。
如今,很多家长都发现,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早熟,也不知道是电视剧看得太多,还是网络上的糟粕太多,儿时童言无忌还能博得大人们一笑,可是当孩子开始早恋,家长就笑不出来了。深思熟虑想着怎么跟子女谈恋爱的问题可是开不了口,只能采用强制手段“棒打鸳鸯”,往往恶性循环。
教育专家认为,想要跟孩子谈恋爱和性的问题,最好在9~10岁,最晚不要超过12岁,赶在可能恋爱的苗头发生之前,让孩子明白拒绝是他们的权利。
爱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这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体验,青涩岁月的爱情将成为一生的美好回忆。现在人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婚越来越晚,但青春期却不断提前,让恋爱与性的体验日益提早。但是“早恋”是很多家长忌讳的话题,性更是不可越半步地雷池。专家建议,不如在早恋和性的问题上加以引导,让孩子科学正确地面对感情问题。
恋爱并非洪水猛兽
绝大多数的人一定体会过对异性心动的感觉。少男少女之间因为荷尔蒙产生的感情多数以同伴为对象,也可能是成年人,例如老师、朋友的父母、偶像名人等。在感情的驱动下,他们把这些人高度理想化成完美的对象,然后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玛丽·拉米亚博士认为,孩子的爱是一种迷恋,他们会花很多时间来想对方,希望对方对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与成熟的爱相比,迷恋是浅层次的吸引,对方的外貌或以为对方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好处。
大多数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是不持久的,很少有人与初恋伴侣结婚。因为青少年们谈恋爱不是为了择偶,而是为了愉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南希卡利什博士调查了1600名年龄从18岁到92岁的人,发现其中56%不愿意重拾初恋。但没有人否认爱的初体验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生中唯一的真爱,尽管他们后来找到满意的伴侣,仍然思念着初恋情人。
“早恋”家长反对没有用
因为早恋发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父母没有把子女情窦初开贬之为“早恋”,认为小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那么少男少女之间的爱难道是假的?当孩子恋爱时,更多的父母担心孩子太早涉及人生大事,除了影响学习,还担心孩子遇人不淑,有不轨的行为发生,特别是性的方面。因此中国的家长严格禁止孩子恋爱。
“早恋”,几乎成了不良学生的代名词,只要贴上“早恋”的标签,孩子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研究表明,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成熟的中学生相互喜欢、倾慕,这种情感有着理性、成熟和负责任的特点,与成人之间的恋爱是相同的。
有专家称,这些父母没有认识到“早恋”也有积极的一面:固定的伴侣不会引起滥交,少惹了很多是非;他们在社交上会比其他孩子更成熟;从恋爱中学习如何恋爱,为未来成熟的感情也打下基础。而且,父母的反对反而会强化孩子的爱情。如果盲目反对,父母连施加影响的机会都没有。
失恋伤痛,警惕孩子的心态变化
全国各地都曾经发生过青年学生恋爱,在女方提出分手时,男方因心怀恨意,用裸照要挟女友的事件发生。只要是恋爱,都会有失恋的可能,就是成人的恋爱也少有顺利的,失恋时至少有一方感到很受伤,特别是被甩的一方,会感到痛苦、无助和愤怒。
失恋后,女孩因为伤痛而出现抑郁,往往会伤害自己此时找闺密、父母倾诉,从而得到支持,有助于走过这一段艰难的历程。相比之下,男孩容易压抑受伤的情感,不习惯敞开心扉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被甩后男孩可能反应过激,把失恋的伤痛转化为愤怒,出现报复行为而伤害别人。
大人们经常低估失恋的影响,漫不经心地跟孩子说“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失恋,尤其是初次失恋对一些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可能令他们产生自杀的冲动。因此提醒家长密切注意观察子女的生活有无改变,有没有过分忧虑的想法,发现任何不妥要和子女谈心找出原因。
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多鼓励失恋的子女说出痛苦的感受,让他们明白爱是有风险的,我们所爱的人伤害我们最深,不能用自己付出的爱来衡量对方的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芭芭拉格林堡博士建议,失恋的孩子不要只关注恋爱,而要寻找其他的兴趣爱好,产生扭曲心理的男孩要看心理医生。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