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理想,如果没有被付诸于行动,那几乎等同于空想。这一点无论对大人、或孩子都适用。因而,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们有必要引领孩子将想法投入于行动,而非一味得存在于脑海中。尽管努力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它是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
父母为孩子的痴心妄想、拖延症、时常缺乏明显动力而感到沮丧。孩子们没有努力实现他们的目标。俗话说:“没有计划的目标仅仅是一个愿望。”也许父母会通过施压、督促、逼迫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奋进。然而,父母越是督促孩子往前走,他们就越抗拒。由于教育与被教育间的阻力增加,父母是否会担忧孩子的未来?
只是过渡阶段?还是终身习惯?
孩子目前的状态、习惯只是童年或青春期的过渡期?还是会伴随他们一生?父母需要了解孩子抗拒一厢情愿的思维目的。相反,它是发生在儿童及成年人身上的一项错误的思考类型。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一厢情愿或痴心妄想都是对自己一种虚假的信念。当父母将这样的观念投注于孩子身上,无疑会引发所有人的压力。
打击错误思维的关键是经历挑战。身为父母,明白目标与愿望之间的差异在于实践,并且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付出并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对于孩子而言,相较于实实在在的努力,他们更偏向于单纯靠想象便能接近成功。孩子比大人缺少对事实的识别能力。
然而,痴心妄想或一厢情愿的习惯会导致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很多时候,他很难让孩子进入到现实世界中。孩子与青少年有他们各自的义务,即使他们不愿意做,但那也是其职责所在,并且具有挑战性,也正因此,他们可以学习到坚持不懈的品质与努力工作的价值。这对他们长大后的生活与态度非常有益且必要。
如何挑战孩子的痴心妄想
父母们必须掌握住一个事实便是:无论你的孩子拥有多么伟大的理想,都不可能成为他受教育及求学时期的免费通行证。对父母更重的是,支持孩子的理想、提供探索与实现的方式、发掘孩子的才能、为孩子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期待他们取得成功。
但什么是更有效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通过做基础性的研究,教孩子如何设定目标,并且笃目标的进度监控建立相应的指导方针。
如何确定目标可行?
如果孩子的目标与计划、行动都呈具体化模式,并且可衡量、可观察到,那么孩子的努力与否就显而易见了。如果孩子的行动力稍缺欠,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得督促与跟进,确保与孩子制定的一系列规则、架构没有被打乱,保证孩子正朝着他的目的地行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父母与孩子的重点并非一次大的完美飞跃,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踏踏实实得重视每一份付出与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帮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现实、什么叫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