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和孩子“打成一片”

父母应和孩子“打成一片”

不少心理学家曾提出,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的差异。然而,主张建立父母的权威和成为孩子的朋友之间并不冲突。实际上,在亲子的原有框架下培养与孩子的“另类”友谊,这样的育儿生活才会更轻松,也更有效。

1.跟孩子一起阅读

和孩子一起看书时说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孩子?其核心是要让孩子成为讲述的主角,而成人则是孩子的听众、交谈的伙伴和老师。在这个过程里,父母和孩子都会得到极大的欢愉,而孩子将会对阅读更加感兴趣。

2.在游戏中做“最佳拍档”

跟孩子一起游戏时不妨选择一些大型的玩具。大型玩具有助于父母同孩子间的合作。在共同合作中,帮助孩子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贡献。并让孩子喜欢别人的优点,感谢别人所作出的贡献。孩子在分工合作的过程里将会明白一个道理,快乐并不会因为多一个人分享而减少。恰恰相反,他会喜欢上这样的合作关系,因为有伙伴在身边的感觉远比一个人孤单地游戏要好得多。

3.和孩子“心理换位”

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妨做一下“心理换位”,想孩子所想。给孩子讲讲自己童年类似的故事,在故事里告诉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体谅和关怀孩子。这样不但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孩子也会把父母当朋友,增进了与父母彼此沟通感情的机会,父母也更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帮助孩子及对恢复好的心态。

4.向孩子“求助”

来自成年人的“求助”显然比命令容易接受得多。事实上,孩子在很多时候是可以成为父母的帮手的。他们只是缺乏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的能力而已,只要父母加以引导,他们就可以“发挥作用”。

5.跟孩子来一场“竞赛”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会帮助你、关心你,同时又会是和你在良性竞争里一同进步的那个人。父母就应该做孩子这样的朋友。不服、模仿、攀比是孩子的最大特点。做孩子的伙伴,就是做孩子攀比的对手、模仿的对象。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老顽童”,充满孩子气。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