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在于活跃人的思维,形成智慧。智慧不等于知识,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抽象认识,是人们的理性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独立于人和自然之外的存在。而智慧是一种体悟,是个体在生活情境中内心生成的知识和本能的结合,是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可以从外界学习,而智慧则离不开行动,即学习者的身体力行。
人才拥有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智慧。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培养孩子成才的道路并不顺利。其主要原因就是:注重掌握知识,忽视形成智慧。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是: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交往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责任感不强,等等。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以此来看我们当下的许多家庭教育距此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根本原因则是给孩子创造身体力行学习“活知识”的实践机会少了。
1.给孩子参与家务的机会
家长太注重孩子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身心整体投入对孩子的影响。温室里的花朵难以承受暴风雨的袭击,圈养的虎狼会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盆景难以长成参天大树,以读书本知识构建成长历程,缺乏身体力行的实践,自然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部分儿童的责任心令人担忧了!比如玩具乱扔,书包不收拾等。为什么孩子缺乏责任心?因为家长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的机会太少,一个生活在万事不用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状态中的人,怎么可能有责任心?责任心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2.接触新鲜事物
其次,让孩子接触新奇的世界。儿童要获得的,是对事物的真正理解,那种将孩子封闭在家中,一味要求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只会将孩子培养成“书呆子”,而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力的人。智育的任务不是机械地传授科学知识,而是发展孩子汲取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孩子在充分接触世界的同时,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这种乐趣会激励他不停地去探索未知领域,使孩子智力得到一个良好发展。
3.行动中学习
最后,让孩子养成“行动着”的习惯。学习“活知识”并不仅限于一时一刻,而是需要形成一种习惯。只有如此,才能经过锻炼,提高其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