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快乐、你知道的,你就拍拍手。”似乎每个孩子都晓得的一首无聊的歌。它将感情变成了一个调色板,“如果你悲伤······如果你生气······”似乎总在极力地抑制。“但是如果你快乐,就请喊万岁!”这似乎成为一种正确的方式,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关于人们别的情绪呢?一些大的情感冲击-悲伤、愤怒、恐惧、孤独、沮丧,等等,难道这一切都待在所谓“快乐”的保护伞下吗?当孩子面临这样的情绪时,他们该何去何从?不幸与幸福是生活的两面,也是人类正常的生存状态。然而,孩子为什么要为了父母而忍受自己的困难与不快乐呢?
接受并包容种类情感
一种无形的力量紧紧联系着父母与孩子-即便是看不见的关联-比如妈妈会非常清楚的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不满。这常常超出正常的移情作用。孩子的不快乐能够唤醒父母自身情绪的低落。没有人能够永远拥有快乐,对于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既然明白这样的道理,父母为何很难有耐心与时间容忍并消化孩子来自于生活的种种不快呢。
情感的教育关乎到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领域的发展。孩子需要有全面的认知,并且伴随着无数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当父母引领孩子修复负面的情感障碍时,同样在培养孩子生存的技能以及包容心。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无论它是好或坏。
六种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情感素养
1、关注自身的感觉。父母需要了解并区分孩子与孩子不同的情绪感受,并且将障碍清理干净。这样做有助于爸爸妈妈们更好得宽容孩子的负面情绪。
2、不要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感觉。作为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比如,不要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取消孩子游玩的计划。否则会让孩子觉得他在为你的情绪买单,这不是父母的本意。
3、教孩子认识并学会表达出情绪。这如同一门语言,鼓励孩子表达自我,这同样锻炼到他们的沟通能力。
4、对孩子的情感表达给予支持,包括一切积极且消极的心情。教会孩子相信自己感受。
5、在情绪消极时,如果未能及时治愈,不防按下暂停。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自我安慰,同时倾听与表达。他们需要父母提供建议,并且协助处理。
6、支持孩子恢复状态。孩子们需要从现实的经历中成长得更好,尽管在当下比较难适应。之后待一切平静下来,与孩子回顾之前的种种,这样,小家伙们会意识到,即便那会儿很失望,但现在已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