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们与小伙伴相处时,打、踢、咬、扯头发、大叫、哭泣······等等的情景不难看到。父母应该如何面对并预防呢?如果你只是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待,那么相应的解决方案极可能不奏效。如果设身处地从孩子的立场观察并思考,或许能有不错的对策。
为什么孩子总是很容易发生打、踢、咬、扯头发之类的事件呢?
孩子会通过身体动作表达愤怒及挫伤。对幼儿来说,还不明白如何用语言表达情绪,不知如何控制自己。当他们沮丧或生气,并且无法与周围的环境和解时,会出现类似打、踢、咬、扯头发之类的行为。
当意识到孩子即将出现这些举动时,父母是否该在发生之前,把他和别的小朋友分开?
当父母在场时,应该尽可能避免孩子出现攻击行为。大多数的儿童在事前会有警告信号,比如大叫、哭、推别人。父母当然需要帮助孩子冷静下来,并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教孩子妥善控制住当时的愤怒及负面表现,是父母必须的责任。
你的孩子是打?还是被打?
对于有怒意及攻击行为的孩子,父母需要教育他们试着用语言向身边的糟糕环境和解,而不是选择出格的行动。
对于被攻击的孩子,应该第一时间询问对方有没有受伤,然后简要的讨论刚刚发生的一切。
当发生攻击行为后,孩子不愿说“对不起”
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得很难过、很生气,甚至在哭泣,那么给他冷静的时间与空间。让他离开事发地,坐下来先抚平心情-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让孩子在回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并赔偿、道歉之前,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的惩罚是纠正孩子攻击小朋友的有效方式吗?
当孩子用牙齿、或者拳头招待了别的小朋友后,父母的态度及表现会非常情绪化。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恼火,随之惩罚。这所以有这种回应,是由于父母基本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问题。然而,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打、踢、咬等行为是一种回应的反射表现,则可以避免以下这些典型的、无效果的反应:
·如果父母曾教育过孩子不要打人,你就不该打他。同样,不要回咬孩子,让她也知道是什么感觉。
·避免咆哮与处罚,否则,会令父母的教育变得失败。相信孩子不是故意且敌意要伤害他的小伙伴。如果父母用他对别人的方式对他,会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强化了他的挫伤感。
当父母明白孩子对小伙伴的行为并非有意攻击,那么便能采取正确的步骤教他们如何消化情绪方面的挫折。这需要一致性与耐心,同时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