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奖励图表的利弊

关于孩子奖励图表的利弊

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放一张孩子的行为图表,用星星、符号标示孩子的优秀表现,当累积到一定数量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这是很多家长选择的教育方式。那么,它究竟好不好?专家们众多说法不一。事实上,没有最好与最坏,只有最适合与否。

关于使用图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发展更优秀的行为意识的话题,有些父母对此持依赖态度,有的父母则以这样的方式压制孩子。那么,这种模式究竟有哪些优缺点,图表上的金色、银色小星星对孩子是长期的影响、还是一时的作用?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

关于图表奖励的正面观点

通过奖励图表的适当使用,能够鼓励孩子更有效率得完成任务。对此,有一些具体的指导方针可供父母参考:

如果孩子的行为以奖励或者回报为基础,那么从本质而言,家长依赖于所谓的“软限制”,即孩子的听从、承诺成为了可选,而非要求。有些孩子在没有价值的回报或具体的动机作用下,很难坚持履行某项任务,那么对这类孩子而言,这种图表奖励的方式就会失效。

比如,家长以支付零花钱的方式鼓励孩子每天清理地面,可是孩子没有完成。当家长面对他并且质问的时候,孩子回答:“我不缺零花钱,也不需要你们额外的奖励,所以不想做。”

由此看出,如果让孩子完成任务是父母的一种期望,仅仅依赖于单独的奖励,那么不难被孩子反击。在这类情况下,父母最好使用一种激励的组合,让孩子意识到违规行为的后果。这种结合激励机制与后果承担的模式,能够增强对孩子鼓励的价值值,并且从根本上调动积极性。同时,孩子通过选择合作与不合作,学习到其价值所在,实现父母与孩子的双赢。

反面观点:用爱的教育取代图表奖励

无论有没有惩罚的奖励图表,都不应该被使用-因为孩子不是训练宠物。奖励与惩罚一样,目的在于从本质上培养孩子的良性发展,培养他们与人打交道,帮助他们成长为正真、有责任感、富有同情人,能够更好得与人合作。

有专家视这类图表奖励为“糖衣控制”,他们认为图表上的一颗小金星或银星代表的仅是随机的一次行为表现,更偏向于临时性质。对于这类方式的唯一受益人似乎是父母,让父母有看似能有效得掌控住了孩子。通过对比,事实上孩子需要履行的义务、职责,以及与父母建立的关联,远远超出那几颗小星星。

因此,这类专家强调,相较于这种硬性得奖励、处罚、甚至隔离,父母更应该选择爱的教育。传递给孩子一个讯息即:爸爸妈妈很爱你,同时,这也是需要让孩子培养出的重要品质-人与人之间的爱,不是报酬,也不是赚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