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作用包含了换位思考、同情心、同理心等相关品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及他们漫长的人生路,移情作用占据着一定的作用及地位。这将或直接、或间接得影响他们与父母、朋友、亲人等的相处。这样的品质是否天生?如何培养?有着怎样的优势呢?
孩子拥有天生的移情作用?还是被教育出来的?
也许,我们都有着天生的移情作用。许多研究人员相信,有一种移情基因,真实的DNA,让孩子有着或多或少天生性的移情作用。
孩子们,即使在两岁左右,通过不同表现出他们的移情心理。比如,他们看到爸爸脸上沾了果冻,会将它擦干净;当家长休息时,会往他们身上盖毛毯。孩子们不仅有着具体的行动力,同时还具备相关的情感及思维。尽管很难衡量一个孩子的移情能力,但研究指出,孩子这一特征的强度范围很广泛,包括孩子们换位思考的能力。这对研究儿童发展有着里程碑般的作用。
孩子缺乏同理心的标志有哪些?
通常,孩子的移情作用、同理心等品质可以引导孩子朝着良好行为方式上去努力。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当孩子缺乏同理心及换位思考的品性时,他们会出现出:
·顶嘴
·当他们被提出要求,并管教的时候,会打父母或其他孩子,造成直接伤害。
·不关心别人的感受
父母需要紧密观察孩子,这一系列的行为表明了孩子没有将父母看作爱并照顾他们的人,这也意味着,无论孩子是否表现出悔意、或责任心,他们已经伤害了别人。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五岁前稍未发展出所谓“悔恨”之类的感情色彩。在此之前,孩子还没有成熟的情感观念。
百分之二、三的孩子缺少天生的移情作用。当他们长大后,这类孩子可能会被归为反社会或自恋的一类人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资料显示父母的早期干预是否对他们有帮助。自闭症儿童则属于特殊案例,他们无法理解及与他们建立关系是其症状诊断定义的一部分,但从神经学角度看,则属于更复杂的发展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
目前尚不清楚孩子的换位思考或移情作用是否可以教会,理解一种感觉与真实拥有那种感觉是不同的。这涉及到复杂的神经学专业,而不是仅仅从父母的角度出发。
当然,父母完全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多做善事,与孩子谈一谈相关方面的话题,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为其培养换位思考的品质及习惯,仔细聆听孩子的情感表达。
移情作用如何或长期、或短期得帮助到孩子呢?
简而言之,大部分人都喜欢善解人意的人。这有助于孩子自尊及个性的成长、角色的建立。同样,这一类孩子比较能获得老师的关注与偏爱,这对学习成绩的鼓励及提高有着积极作用。